无铬鞣组分渗透结合动力学及反应阻尼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07610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40.00
负责人:邵双喜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宁波工程学院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蒋岚,邬宁昆,段景宽,史楷岐,王亚娟,徐悦
关键词:
动力学渗透结合无铬鞣反应阻尼
结项摘要

原位协同鞣为无铬鞣新理论,它通过多组分鞣剂以配位、共价、氢键、分子间力等作用于皮胶原原位并产生聚合、多种原位协同形成大分子聚合体,解释皮胶原耐湿热稳定性提高的机理;在此,多组分鞣剂能否先后渗透进入皮胶原原位,并适时反应,乃是过程成败的关键。通常,当一组分进入胶原原位后的即时反应将失去或影响与第二组分鞣剂的反应活力,难以与第二组分形成有效原位大分子聚合体,导致不稳定或不产生协同效应而失去意义。本研究以"胶原-Fe(II)-多羟基化合物"和"胶原-栲胶-醛类"二种原位协同鞣制体系为对象,提出原位反应阻尼研究的观点,探索延时反应的"开关"。对第一组分渗透前后的反应活性进行阻尼研究,采用动力学手段和鞣制过程动态监测和表征,解决第二组分渗透形成原位大分子聚合体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控性。原位反应阻尼研究为原位协同鞣理论的深化和完善,对无铬鞣鞣制化学理论的发展,指导工程应用意义深远。

项目摘要

原位协同鞣为无铬鞣新理论,它通过多组分鞣剂以配位、共价、氢键、分子间力等作用于皮胶原,并通过原位聚合的方式在胶原纤维之间形成大分子聚合体,合理解释了皮胶原耐湿热稳定性提高的机理。针对鞣制过程中鞣剂的渗透与结合之间固有的矛盾,本项目研究了多鞣剂组分的渗透结合动力学过程。在传统的结合鞣中引入了阻尼剂的概念,即在鞣剂组分加入之前首先将胶原的活性基团蒙囿起来,减缓后续加入的鞣剂组分与胶原的结合速率,减小鞣剂向胶原内的渗透阻力,达到鞣剂的快速渗透的目的。同时,先进入胶原的阻尼剂亦会降低结合鞣中第一组份与胶原的快速结合,从而保证了第二组份的有效渗透。在此基础上,本项目应用组合化学化工方法,将皮胶原分子的原位扩展至宏观皮粉微颗粒的“原位”,进而发明创造了皮胶原粉体的固相鞣制方法(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教育部科技鉴定成果——“皮塑废弃物粉体相容增强关键技术及其循环应用”之中,获得一致好评。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宽弦高速跨音风扇颤振特性研究

宽弦高速跨音风扇颤振特性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1
2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4.003
发表时间:2021
3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21
4

环形绕组无刷直流电机负载换向的解析模型

环形绕组无刷直流电机负载换向的解析模型

DOI:
发表时间:2017
5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1-1978.2021.12.004
发表时间:2021

邵双喜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蛋白质-无机纳米粒子杂化及新型无铬鞣法的研究

批准号:20376050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范浩军
学科分类:B0816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铬鞣液组成与鞣革性能的关系

批准号:28770007
批准年份:1987
负责人:张铭让
学科分类:B0102
资助金额: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无铬多金属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分子调控机理及鞣革性能

批准号:21276164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但卫华
学科分类:B0608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基于氢键自组装的无铬鞣革高分子复鞣体系的构建及其作用机理和调控机制研究

批准号:21474065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金勇
学科分类:B0110
资助金额:8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