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从"整体政府"理论视角,以横向关系为重点,探讨中国政府跨部门协同机制,在系统梳理和比较分析基础上提出对策。内容包括三大板块:(1)相关理论和国际经验研究,为中国特色机制构建提供指导和借鉴。理论研究包括现有理论的荟萃分析,补充被忽视的中层次理论;国际经验研究重点是构建系统的描述框架,突出协同的具体工具和操作细节。(2)中国协同现状的系统研究,包括环境变迁与协同机制演变;协同的组织模式及其特征;评价框架构建与效果评价;对协同失灵现象的分析诠释,包括"技术理性"和"制度理性"等层面的分析,落脚到跨部门协同制度构建的努力方向、政策建议和具体措施。(3)相关案例研究,为第二板块的研究提供支撑。本研究坚持立足国情,关注人治协调的中国特色,关注中国特有的障碍因素如机构设置不稳定、权力部门化、粗放式管理、官本位意识、集体主义文化、社会信任不足等,从而使理论诠释和对策建议体现出中国特色。
中文摘要(对项目的背景、主要研究内容、重要结果、关键数据及其科学意义等做简单概述,1000字以内):.. 项目研究背景:自1999年英国出台《政府现代化白皮书》以来,“整体政府”成了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热门实践,同时成为国际公共管理学术研究的前沿领域。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意味着相关研究对我国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正是在多重因素构成的大背景下,我们启动了“整体政府视角下的中国政府跨部门协同机制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课题从"整体政府"理论视角来探讨中国政府跨部门协同机制的改进与完善,具体内容包括四大块。(1)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为中国特色跨部门协同机制构建提供理论支撑。系统梳理融汇基础上,课题组构建了一个由“动力、结构、过程”构成的三维框架,勾勒了整体政府相关的理论谱系,涉及网络化治理、政策网络、资源依赖、社会交换“管理巧匠”等十多种理论,对这些理论做了适当的归位,明确了它们与跨部门协同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2)国际实践经验研究。围绕结构性机制、运作过程、配套战略工具、信息支撑平台四个方面,对发达国家当代跨部门协同的实践经验做了系统讨论分析,覆盖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与项目管理、公共服务供给三个层面,涉及不同政策领域。案例研究突出了应用性和操作性。(3)中国政府跨部门协同现状的系统研究,包括环境变迁与协同机制的动态演变;协同的组织模式及其主要特征;评价框架构建与协同效果的评价;对协同失灵现象的分析诠释,包括“技术理性”和“制度理性”两个层面的分析,突出中国特有的障碍因素如机构设置不稳定、权力部门化、粗放式管理、官本位意识、集体主义文化、社会信任不足等。(4)相关实践案例研究。特定政策领域研究包括食品安全监管、水环境治理、城市公共安全协同治理等。鉴于以大部制为标志的机构改革社会高度关注,而且职能和机构整合是跨部门协同的结构基础,课题组对机构改革特别是大部制改革中的相关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重要成果与影响:课题研究成果包括3篇博士论文,2本专著,16篇期刊论文(具体情况参见相关部分)。此外,课题组承担了中央编办“大部门制运行情况与效果评价”的课题,提交的研究报告顺利通过评审,一些政策建议被采纳并在相关文件中得到反映。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协同表示的图嵌入鉴别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非营利组织与企业跨部门合作视角下的社会创业:协同网络与公信力提升
中国政府会计的概念框架研究
中国政府部门的结构与运作研究
中国政府主导情境下多种救灾模式的博弈比较与演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