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以深化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为背景,研究在中心区具有动态真空度、旋流动能密度高的特殊旋涡- - 龙卷旋涡的特性,与燃烧火焰的相互作用和由此出现的能量效应。这些过程具有普遍性、重要性和特殊性,而有必要开展深入的探究。拟通过实验观测、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达到如下目标:(1) 提出龙卷旋涡射流的形成和热强化的机制和条件;(2) 揭示在龙卷旋涡的作用下,燃烧性能与污染物生成的质变规律;(3) 探索借助于龙卷旋涡的强化来提取真空零点能的量化条件。研究将为深化龙卷旋涡燃烧规律和提取真空能的认识,促进燃烧与能源学科发展,实现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节能减排和开发新能源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项目以深化节能减排、探索新能源为背景,研究具有中心动态真空度高、旋转强度大的龙卷旋涡气动特性及其与火焰热环境的相互作用机理,为寻求用流体力学方法获取真空能的有效途径提供理论依据。.从理论分析、实验及数值模拟三方面进行了如下研究:.(1) 对涡动力学、龙卷风形成机制、旋射流、Ranque-Hilsch效应、表征冷热气流相互作用的克罗克定理等进行了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2) 设计了锥型、圆柱型和带有曲线进气道的一系列旋涡发生器——旋射管,;.(3) 在小型热态实验台上,测量了不同进气压力下的旋涡射流真空度场、温度场和速度场;.(4) 对旋涡射流进行了大涡模拟(LES);.取得如下成果:.(1) 探明了形成龙卷旋涡的必要条件:在旋涡中心产生极高的动态真空度,轴向涡和周向涡并存,存在径向能量梯度,旋涡射流呈漏斗形态,旋涡在边界处与环境气流有极高的速度滑移;充分条件是进气压力提高有利于增大压力能向旋转动能转化的比例;.(2) 揭示了龙卷旋涡以极小张角自约束在有限空间范围的机理,即中心真空产生的径向压力梯度与强旋产生的离心力之间保持平衡,气流压缩性导致的高密度产生旋涡气密性,边界滑移削弱流动的粘性耗散;.(3) 揭示了龙卷旋涡真空度呈“火山口”状非均匀径向分布、指数型轴向衰减、单峰状径向能量分离规律、涡核区的刚性涡特征以及轴向自模化特性;.(4) 提出了3D兰金涡模型,对原有平面旋涡模型进行了修正;.(5) 分析了流体力学克罗克定理中旋涡涡量与热焓梯度的关系,以及该定理的适用条件,提出提升旋涡切向雷诺数Ret、强化边界滑移的旋涡热强化途径。.(6) 对新型高效G-Y湍流模型适用性进行了2D检验,并与商用软件平台FLUENT耦合,有望实现3D可压缩湍流的准确模拟。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F_q上一类周期为2p~2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平行图像:图像生成的一个新型理论框架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_2富集特性
固溶时效深冷复合处理对ZCuAl_(10)Fe_3Mn_2合金微观组织和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旋涡与表面水波相互作用研究
先进旋涡燃烧室富氢贫燃料预混合燃烧特性研究
高效率旋涡-湍流相互作用装置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南海反气旋涡-Ekman抽吸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