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成像为乳腺癌的早期预警、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新的方法与手段。目前在乳腺癌的分子诊断方面还没有高特异和高敏感的分子探针。我们的研究显示,多形上皮粘蛋白MUC1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且分布异常,与乳腺癌的早期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是乳腺癌分子诊断和早期监测的理想靶标。本研究拟在人乳腺癌单链抗体筛选和MUC1分子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将从乳腺癌抗体库中筛选的高亲和力抗MUC1单链抗体,及其二聚体形式分别与转铁蛋白基因重组后,表达纯化,再与荧光磁性纳米粒子共价耦合,构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特异性识别MUC1靶标的增强型复合纳米分子探针。采用荧光及磁共振分子显像技术,活体内研究所制备的纳米探针对乳腺癌的分子诊断作用,最终获得能够高特异性识别MUC1靶标的增强型复合纳米探针,以期提高靶区信号强度,增加分子显像特异性和敏感性,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提供新方法和新策略。
分子成像为乳腺癌的早期预警、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新的方法与手段。目前在乳腺癌的分子诊断方面还没有高特异和高灵敏的分子探针。多形上皮粘蛋白MUC1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且分布异常,与乳腺癌的早期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是乳腺癌分子诊断和早期监测的理想靶标。本项目在前期乳腺癌MUC1分子研究的工作基础上,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和非共价耦联方法,成功构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特异性识别MUC1靶标的增强型磁共振纳米分子探针。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及透射电镜检测结果表明:抗MUC1纳米分子探针可特异性与MUC1阳性表达的乳腺癌细胞MCF-7及肺癌细胞A549结合,主要结合在细胞膜上,部分纳米颗粒进入胞浆,而与MUC1阴性表达肝癌细胞HepG2不结合。体外MR成像显示,纳米分子探针显著降低MCF-7细胞T2WI信号强度,A549细胞T2WI信号强度也明显降低,而HepG2细胞信号强度无降低。动物实验揭示:乳腺癌细胞MCF-7荷瘤裸鼠在注射抗MUC1纳米探针6、12、24h后肿瘤信号强度呈明显不均匀降低(P<0.05),而对照组肝癌细胞HepG2荷瘤鼠静脉注射纳米分子探针后各时间点肿瘤信号未见明显改变(P >0.05)。动物实验也证实纳米分子探针对MUC1阳性表达的肺癌的分子诊断作用。多柔比星化疗药物疗效评价实验结果显示:纳米分子探针在肿瘤组织聚集减少,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结果表明抗MUC1纳米分子探针可以在鼠乳腺癌模型评价化疗药物的疗效。普鲁士蓝染色显示:抗MUC1纳米分子探针在乳腺癌瘤体组织的聚集分布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纳米分子探针靶向肿瘤组织。抗MUC1纳米分子探针的细胞毒性和体内安全性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抗MUC1纳米分子探针是一种安全的生物制剂。同时,在本项目中增加了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MUC1单抗及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基因克隆的研究内容。本研究表明,构建的靶向MUC1的增强型纳米分子探针,能够特异性识别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细胞MUC1靶标,动物体内动态监测MUC1基因在活体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可以评价MR分子探针对乳腺癌的分子诊断作用,增加分子显像特异性和敏感性,为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提供新方法和新策略。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多靶点FRET纳米探针的构建及其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
生物正交拉曼纳米探针的构建及其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超灵敏及特异性磁共振分子显像用纳米探针的研制及其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靶向PARP1的智能分子探针研制及其在乳腺癌PET显像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