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籼稻恢复系202R中分离到一个源于自然突变的雌性不育突变体FS-202R,自然结实率仅为2.9%。通过形态鉴定、细胞学观察和荧光显微跟踪等技术手段,证实该突变体雌雄蕊形态正常,成熟胚囊具有正常的内部结构, 其生殖障碍发生的直接原因在于花粉管在花柱输导组织中的生长受阻导致的双受精失败。此突变体完全不同于前人报道的"结构性不育",是一个新类型的雌性不育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我们拟采用图位克隆法,利用微卫星(等)标记,期望能将此基因PTBFS (t)精细地定位在水稻染色体的一个相对狭窄的区间内,克隆相应的候选基因并构建遗传转化载体,实现功能互补,明确突变产生的分子基础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特点。该突变体的发掘将是对植物雌性不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 同时该基因的克隆将为深入探讨该基因的功能和调控表达、雌性育性控制、特别对开花植物的传粉受精过程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水稻温敏转绿突变体osv15的鉴定和遗传分析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参数L 系统的水稻根系生长可视化研究
一个水稻花粉不育新基因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
一个新的水稻雌配子半不育基因的图位克隆及功能分析
一个无花粉型水稻雄性不育新基因的图位克隆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一个新的水稻黄化转绿标记基因的图位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