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旅游驱动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与调控路径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501191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3.00
负责人:窦银娣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衡阳师范学院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伯华,李强,彭惠军,凡非得,刘媛
关键词:
旅游小镇乡村规划新型城镇化城乡关系空间分析模型
结项摘要

Over the past 30 years and more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China new-typ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its development. But it also brings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resource wast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ublic facilities shortage, traditional culture decline and so on. It is considered that one of the main pathways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is to build distinct tourism small town to promote new-typ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through tourism industry. Based on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characteristic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transitional period, using the basic theory of human-land relationship and spatial economics, this project constructed a rational “Tourism integration--- urban development” interaction model to reveal the inherent mechanism of tourism-driven new-typ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by quantitative empirical analysis and field experience judg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ic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Taking the tourism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in Hunan province as example, using GIS-RS spatial analysis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his project gives quantitative expression and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of spatial effect, demographic effects, ecological effect and services effect of tourism-driven new-type urbanization, then summarizes tourism-driven mode and optimized path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uses empirical & logistic test to verify. This project aimed to explore the general rules and special mode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e parameters for urbanization transformation.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造成了诸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公共设施匮乏、传统文化衰微等一系列问题。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小镇,以旅游产业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被认为是新时期区域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路径之一。本项目在深入认识转型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征基础上,借助人地关系和空间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以量化实证分析和实地经验判断为依据,从泛旅游产业整合发展视角,构建一个合理的“旅游整合——城镇发展”的相互作用模型,揭示旅游驱动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以湖南旅游小镇建设为例,运用GIS-RS空间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定量表达和定性描述旅游驱动下的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效应、人口效应、生态效应和服务效应,总结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旅游引导模式和优化路径,并对此进行经验和数理检验。本项目旨在探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模式,为我国城镇化转型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数。

项目摘要

本项目以人地关系理论和空间经济学为理论指导,以湖南省“旅游小镇”建设为例,研究转型期旅游驱动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和优化路径。首先,构建一个合理的“旅游整合——城镇发展”的相互作用模型,揭示旅游驱动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一方面,旅游产业以产业链延伸、产业融合和产业集聚为实现路径,其逻辑思路是围绕旅游要素,整合旅游资源,延伸旅游产业链,经过相关产业融合,形成新的产业或业态,打破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相互隔离的状态,构建一个有价值、有效率的旅游产业集聚体。在旅游产业链延伸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双重驱动下,以旅游消费为核心的人口集聚、产业集聚、设施集聚和用地集聚开始形成,大大促进了城镇的空间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服务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为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联动效应,真正形成“产业联动、以产促城”的新局面。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意味着城镇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交通网络结构的更新和人居环境系统的重塑,这些领域的改善为旅游产业的整合发展、旅游集散地的功能强化、旅游体验价值的提升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其次,分析了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过程和耦合效应。根据贝塔兰菲的一般系统论,旅游产业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系统是一个复合系统,具有动态演化特征。因此,可构建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耦合演化的数学模型,模拟出两者的动态耦合过程。从空间效应、人口效应、生态效应和服务效应等角度分析了两大系统的耦合效应,并提出了城市旅游化模式、旅游小镇模式、旅游社区模式和旅游综合体模式等四种不同的开发模式。.最后,从宏观上,分析了湖南省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的时空过程,从微观上,以湖南省南岳镇、张谷英村(镇)、水车镇(紫鹊界梯田区)为例,分析了旅游发展影响下的村镇人居环境建设、空间结构重构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和路径。.自本项目立项以来,项目组认真执行项目计划,先后在《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等地理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2篇,出版专著1部,较好地实现了项目预期目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DOI:10.16285/j.rsm.2019.1280
发表时间:2019
4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DOI:10.19713/j.cnki.43-1423/u.t20201185
发表时间:2021
5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窦银娣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转型期我国县域城镇化的特征、形成机理及路径模式研究——以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安徽省为例

批准号:41671163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焦华富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中国城镇化:动力机制、发展路径与政策调整

批准号:71133004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万广华
学科分类:G0306
资助金额:235.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3

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批准号:71673207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辜胜阻
学科分类:G0413
资助金额:5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复杂理论与旅游资源依赖型的区域发展路径研究

批准号:40871060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徐红罡
学科分类:D0102
资助金额:3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