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高原病(CMS)以红细胞过度增生和低氧血症为特征,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研究提示,骨髓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以旁分泌/自分泌机制参与造血调控,对红系造血具有刺激作用, RAS可能参与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但在CMS中关于RAS作用的研究未见报告。本项目拟以CM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RAS[包括ACE2-Ang(1-7)-Mas轴]主要成分AGT、肾素、ACE、ACE2、AT1a受体和Mas受体在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中的mRANs和蛋白质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骨髓液和血液AngⅡ、Ang(1-7)、ACE、ACE2、AcSDKP浓度,并计算其骨髓-血液梯度。判断CMS患者骨髓局部RAS的变化,探讨RAS在CMS红细胞增多中的作用和机制。以期为阐明CMS发病机制积累资料,并为应用ACE抑制剂和AT1受体拮抗剂治疗CMS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研究目的:慢性高原病(CMS)以红细胞过度增生和低氧血症为特征,发病机制尚未阐明。骨髓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以旁分泌/自分泌机制参与造血调控,对红系造血具有刺激作用,RAS已被证明参与了骨髓造血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 RAS可能参与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但在CMS中关于RAS作用的研究未见报告。本研究拟判断CMS患者骨髓局部RAS的变化,探讨RAS在CMS红细胞增多中的作用和机制。以期为阐明CMS发病机制积累资料,并为应用ACE抑制剂和AT1受体拮抗剂治疗CMS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以18例CM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骨髓液和血液AngⅡ、Ang(1-7)、ACE、ACE2、AcSDKP浓度,并计算其骨髓-血液梯度。并以16例外周血常规和骨髓检查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CMS患者骨髓ACE、Ang (1-7) 、ACE2、AcSDKP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CMS患者骨髓水平AngⅡ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CMS患者骨髓与外周血ACE、AngⅡ水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S患者骨髓与外周血Ang (1-7) 水平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CMS与对照组外周血ACE2、AcSDKP水平相比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MS患者ACE、AngⅡ、Ang (1-7) 和AcSDKP骨髓-血液梯度均 > 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均<0.05)。CMS患者ACE2骨髓-血液梯度小于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CMS组中,骨髓与外周血AngⅡ 浓度与血红蛋白浓度间均呈正相关(r值为0.63和0.58, P<0.01和P<0.05)。.研究结论:机体在生理情况下存在骨髓局部ARS,参与正常造血。CMS患者RAS活性增强,RAS参与了CMS的病理机制中,参与红细胞增多、血管增生并进而促进红细胞的增多,同时也启动了机体的保护性机制(如AcSDKP等)。RAS在CMS发病中可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骨组织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
运动心肌肥大与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系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肾小球微循环重塑的研究
慢性高原病患者骨髓细胞HIF-1、HIF-2、EPO/EPOR及VEGF/VEGFRs表达水平和骨髓组织微血管密度检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