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肝癌大国,对肝癌的诊治是医疗界的重点之一,手术切除至今仍是最有效办法。术前准确评估残肝功能可减少术后肝衰。但现有影像技术可获得各部肝脏体积,却不能涵盖功能,血清学能检测功能,却只能反映肝脏整体。肝脏特异的功能显像剂结合三维显像技术成为改变这种局限的关键。本课题组在前期实验中,已在国内首先完成了肝脏功能显像剂GSA的合成(专利申请号:200810057222.1),并首先应用EHIDA进行肝脏SPECT扫描,在动物模型上进行GSA扫描,初步在三维立体上对肝功能进行数字化评估。本课题将在临床上应用GSA进行SPECT扫描,建立临床上可应用的三维立体功能模型及预切除方法、其参考标准、手术切除预警指标,进一步改进扫描方式,融入肝脏管道系统,完善模型。这将是我国自主创新、世界领先的三维肝脏功能评估系统。同时该体系也可通过分子水平对病变进行诊断,这将弥补影像学、血清学在诊断上的不足。
我国是肝癌大国,对肝癌的诊治是医疗界的重点之一。手术切除至今仍是治疗肝癌最有效办法,术前合理评估对减少术后肝衰、远期存活意义重大。但现有影像技术可获得各部肝脏体积,却不能涵盖功能;血清学能检测肝脏功能,却只能反映整体。肝脏特异的功能显像剂结合三维显像技术成为改变这种局限的关键。本课题组在实验前期,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合成了ASGP 类似物GSA、NGA,并申请了专利(专利号:200810057222.1)。在动物实验中,首次建立了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并应用NGA进行了PET显像,获得了代谢曲线,并显示了不同肝功能水平的差异。在之后进行了临床研究,在ClinicalTrials.gov网站进行了注册(注册号:NCT01350726)。共71例正常志愿者,98例不同程度肝硬化肝病患者进行了GSA的SPECT检测。根据GSA在肝脏的代谢,创建了GSA二室代谢模型(专利申请号:201210191953.1),获得了新型的三维立体肝功能指标UI(专利申请号:201210192086.3)。在正常志愿者中,获得了正常肝脏的UI值范围。在肝硬化患者中,根据Child评分A、B、C不同,UI值存在显著差异,且UI值与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存在相关性,反应了肝脏的功能变化。先后和清华大学、EDDA公司合作,开发了能够三维显示肝脏功能及肝内管道结构、模拟手术、结合功能切除的软件IQQA-liver function。通过IQQA-liver function软件,在术前可以通过模拟手术切除,预测术后剩余肝脏功能。共33例患者进行了术前、术后肝功能检测,结果显示,术前预测UI值与术后实测UI值呈显著线性相关(实测 UI = -0.09 + 1.04(预测UI));且术前预测值与术后PT、总胆红素、腹水呈显著相关性。从临床安全性考虑,将术后肝功能Child C定义为肝功能衰竭,通过ROC曲线,发现UI值在预测术后肝功能衰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AUC=0.95,P<0.0001),并获得预测术后风险的最佳UI值为0.9(敏感性100%,特异性92%),初步建立了预测术后肝衰的风险模型曲线。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多次在国内、国际会议汇报,获得了同行的肯定;相关的多篇论文已经在SCI杂志投稿、审稿中。目前,该技术已经在我科临床应用,避免了肝功能临界患者术后的衰竭及死亡,获得了实际效果,国内数家医院也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新疆软紫草提取物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抗小鼠原位肝癌的作用
肝癌多学科协作组在本科生临床见习阶段的教学作用及问题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热塑性复合材料机器人铺放系统设计及工艺优化研究
TSH在甲状腺结节术前评估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腹部医学图像分割中可计算变分建模及在肝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立体视觉成像在动态检测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多基因转移异种肝脏辅助肝功能支持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