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山雪地和南北极广泛存在的雪藻Chlamydomonas nivalis为研究对象,建立实验室人工模拟下的低温、强紫外辐射、贫营养和高盐四种极端环境胁迫条件,利用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脂组学分析平台,对不同胁迫状态下的雪藻细胞进行脂代谢谱分析,结合独立组分数据分析法等生物信息学技术处理这些复杂的高维数据,分析得出不同胁迫状态下细胞的脂代谢谱差异性,鉴定出细胞发生重大生理转变时的脂代谢标志物,揭示细胞发生胁迫响应、适应极端环境胁迫的分子机制。本项目的创新性在于:通过发展脂组学分析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用于快速分析与鉴定微藻抗逆性脂代谢标志物的技术体系,实现快速、准确地发现雪藻从响应到适应极端环境胁迫的特征性脂代谢标志物。这将从脂代谢组学角度极大地深化对极端环境下微藻响应与适应环境变化的分子机制的认识,对发展植物科学研究新领域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基于转录组学的青藏高原鱼腥藻适应极端环境的分子机制
条斑紫菜环境胁迫适应分子机制的转录组学研究
高原鼢鼠适应极端低氧环境的脂质代谢分子基础解析
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及其抗逆性和生态适应进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