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物信息学和RT-PCR技术从灰葡萄孢菌RNA中克隆推测的灰葡萄孢菌肌糖磷脂酰神经酰胺(IPC)合成酶基因(BcAUR1)的cDNA,明确其序列和蛋白结构特征。通过构建该基因断裂,基因替代和可诱导表达启动子驱动的突变体,研究各种类型突变体、不同诱导条件,以及IPC合成酶抑制剂AbA存在时灰葡萄孢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IPC合成酶活性和鞘脂代谢产物(IPCs)生成的变化,同时结合酵母IPC合成酶功能缺失突变体中的互补试验,明确BcAUR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项目还将利用酵母IPC合成酶缺失突变体AG27-61为平台,通过构建各种预测的功能域缺失和点突变突变体,并比较这些突变体IPC合成酶活性和IPCs生成变化,明确BcAUR1p的功能域和功能氨基酸。研究结果不仅可填补国内外植物病原真菌鞘脂代谢方面的空白,还可为抑制植物病原真菌IPC合成酶的杀菌剂创制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灰葡萄孢菌肌糖磷脂酰神经酰胺合成酶基因内含子的结构与调节功能研究
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对氟啶胺抗药性分子机制
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对啶酰菌胺的抗药性风险评价及抗药机理研究
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致病力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