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研究自1993年到95年,通过定位观测、野外考察、定期定位采样、室内化验和微机处理数据等手段,完成了研究计划。对改造后沼泽与未改造的同类沼泽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沼泽小气候、水文、植物、土壤、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以及植物与泥炭的营养物质交换和植物生产量等内容。采301个样品,获得2213个科学数据。根据大量数量和我国森林沼泽分布于山间沟谷的特点,落叶松为浅根系等生物学特性所需的排水定额为依据,提出了沼泽改造排水沟渠的深度应为30-40厘米的科学数据。指出目前排水过量的工程是造成沼泽中树木生长量维持短时期高速生长又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又提出贫营养沼泽的泥炭致酸因素主要是生物致酸作用的新观点;在科学与生产上意义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Image super-resolution based on sparse coding with multi-class dictionaries
Phosphorus-Induced Lipid Class Alteration Revealed by Lipidomic and Transcriptomic Profiling in Oleaginous Microalga Nannochloropsis sp. PJ12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bionics flapping wing
小兴安岭森林沼泽植物与泥炭的营养物质交换过程
小兴安岭森林沼泽植物与泥炭的营养物质交换过程
小兴安岭泥炭藓沼泽植物与泥炭的营养物质交换过程
小兴安岭森林沼泽湿地DOC动态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