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通过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的外场观测试验,结合数值模拟技术,综合研究上海地区BVOCs的时空分布以及臭氧产生的物理化学过程,得到上海地区不同树种对臭氧的贡献,研究上海地区夏季臭氧形成的机理,探讨上海地区高臭氧事件的成因,评估未来BVOCs排放的增加对上海地区臭氧浓度的影响,探索控制臭氧污染的可能途径和方法。本课题研究成果可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通过不同树种的搭配来降低城市臭氧的浓度,为控制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关中地区含氧和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布及其对臭氧形成的影响
汾渭平原典型城市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的分布、来源及对臭氧生成的影响
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及其对臭氧分布格局的影响
高速路机动车尾气与森林排放挥发性有机物对区域大气臭氧的综合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