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HT1;14提高大豆耐低磷胁迫能力的分子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00068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1.00
负责人:范成明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冬梅,吴发强,李冬兵,郭敏霞
关键词:
大豆磷高亲和转运基因磷胁迫
结项摘要

大豆作为重要的食用、油料及饲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三大营养之一,也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营养元素;因此开展大豆磷营养学的研究并解析其分子机制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在分析大豆磷转运蛋白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器官中转录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大豆根中特异表达的磷高亲和转运基因-GmPHT1;14。分析不同磷胁迫条件下该GmPHT1;14转录的动力学特征,证实GmPHT1;14的表达水平受体外磷水平的调控;并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分析该基因转录的亚组织特异性;再通过互补缺失磷高亲和转运基因(PHO84和PHO89)的酵母突变体(PAM2)表型,初步证实GmPHT1;14编码的蛋白具有磷高亲和转运蛋白的特性;且通过拟南芥异源过表达及发根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试验进一步证实GmPHT1;14转运特点。该研究结果对大豆磷营养学分子机理的解析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项目摘要

GmPHT1;14是15个大豆PHT1基因家族成员中仅在侧根中表达的基因。通过qRT-PCR证实该基因仅在大豆不同发育时期的根中表达。原位杂交实验的结果证实GmPHT1;14仅在侧根中表达。该基因在低磷诱导条件下,9小时后表达量开始稳定上调,且在24小时后表达达到最高。该基因可以互补酵母突变体PAM2的表型,其编码蛋白为磷的高亲和转运载体,其Km为82.7μM。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是通过COPII系统最终定位在细胞质膜上的跨膜蛋白。该基因在提高大豆耐低磷胁迫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2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DOI:10.19701/j.jzjg.2015.15.012
发表时间:2015
3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DOI:10.13925/j.cnki.gsxb.20200115
发表时间:2020
4

采煤工作面"爆注"一体化防突理论与技术

采煤工作面"爆注"一体化防突理论与技术

DOI:10.13247/j.cnki.jcumt.001297
发表时间:2021
5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DOI:
发表时间:2018

范成明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OsARF16调控水稻耐低磷胁迫分子机制研究

批准号:31401935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沈晨佳
学科分类:C1511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燕麦耐低磷胁迫的形态和生理响应机制

批准号:31460328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齐冰洁
学科分类:C1310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GmSTOP1-3控制大豆根系响应低磷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

批准号:31672220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梁翠月
学科分类:C1511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GmNEF1调控大豆根瘤响应低磷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

批准号:31372119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田江
学科分类:C1511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