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国中南地区三十余个可变电荷土壤和六个合成样品为对象,比较了测定土壤电荷零点PZC的电位滴定法(PT),盐滴定法(ST)和盐滴定—电位滴定法(STPT),推荐使用STPT法;比较了表示土壤永久量的多个指标,认为以有效阳离子交换量(ECEC)和δP由电位滴定曲线确定较好。供试可变电荷土壤由南至北,PZC、PZNC和AEC趋于降低,ECEC趋于增加,山地土壤随海拔升高,PZC、PZNC和AEC趋于增加。这种变化趋势主要与土壤中DCB或草酸铵提取的铝铁含量有关。土壤去除Al(Fe)后,PZC、PZNC和AEC显著下降,土壤包被非晶形铝后,则这些指标的值显著增加。土壤中的Al(Fe)也是对磷、钼、铜、锌等离子产生专性吸附的主要载体。该研究对可变电荷土壤分类和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二维MXene材料———Ti_3C_2T_x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湖北湖南省可变电荷土壤粘粒矿物与胶体表面化学特性
恒电荷土壤与可变电荷土壤的电化学性质的异同的研究
可变电荷土壤的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可变电荷土壤与细菌相互作用影响土壤/细菌界面电化学性质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