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地区门源盆地磁性地层学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10404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刘彩彩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徐红艳,庞建章
关键词:
祁连山门源盆地磁性地层学
结项摘要

祁连山地区是青藏高原外扩和崛起的最新组成部分,其形成、发展与演化可以代表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目前有关祁连山隆升的机制主要有三种假说:全山模型、半岛模型及全湖模型,而验证这些假说的关键在于祁连山山间残留盆地内早期沉积物-红层的时代和沉积物源的确定。位于祁连山中段的门源盆地内保存有大套红层沉积,是理想的研究对象。本项目拟对门源盆地内红色沉积物展开高精度磁性地层学研究,辅以岩石磁学与环境磁学研究,建立该盆地沉积的年代框架,恢复盆地的充填历史,同时从磁学的角度分析其沉积物源,并与祁连山周缘的新生代沉积进行对比,初步探讨祁连山隆升的机制。

项目摘要

祁连山山间盆地的充填历史直接反映了祁连山的隆升过程,本项目以祁连山山间盆地内的红层沉积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祁连山的隆升历史。位于祁连山中段的祁连盆地内保存有厚层连续的红层沉积,该套沉积的底部记录了典型的生长地层,是理想的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祁连盆地内的红崖剖面展开高精度磁性地层学研究,辅以沉积学和岩石地层学方法,建立该红层沉积的年代框架。红崖剖面岩性变化明显,记录了由盆地形成初期的冲积扇相,到湖湘,进而到冲积扇相与河湖相交互的沉积环境,最后再向湖相环境过渡的全过程。岩石磁学结果显示该剖面沉积特征剩磁的主要载体为磁铁矿和赤铁矿。磁性地层学结果显示厚约1150米的红崖剖面只记录了一个正极性带,结合剖面中上部恐龙化石的出现,我们推断该正极性带应对应于白垩纪超静磁期。由于该剖面特征剩磁的平均方向与该地区中白垩纪的火山岩所记录的方向非常接近,因此我们推断该套地层应形成于白垩纪中期。我们的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在白垩纪中期曾有过构造抬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20.06.004
发表时间:2020
2

考虑流固耦合影响的页岩力学性质和渗流规律

考虑流固耦合影响的页岩力学性质和渗流规律

DOI:
发表时间:2017
3

基于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研究渭河-运城盆地主要断裂带的特征及应力场分布

基于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研究渭河-运城盆地主要断裂带的特征及应力场分布

DOI:10.3969/j.issn.0253-4967.2022.02.008
发表时间:2022
4

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CSDP-2井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吸附烃类气体成因类型与源区特征

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CSDP-2井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吸附烃类气体成因类型与源区特征

DOI:
发表时间:2021
5

自生"加大"含铁白云石胶结物特征及对致密砂岩储层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4+5段为例

自生"加大"含铁白云石胶结物特征及对致密砂岩储层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4+5段为例

DOI:10.11743/ogg20190512
发表时间:2019

刘彩彩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大同盆地的磁性地层学研究

批准号:41804066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刘素贞
学科分类:D0405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陇中盆地北部中新世红粘土序列的磁性地层学研究

批准号:41904071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吴百灵
学科分类:D0405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泥河湾盆地下沙沟动物群的磁性地层学定年

批准号:40904016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刘平
学科分类:D0405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泥河湾盆地典型剖面旋回沉积学的磁性地层学的综合研究

批准号:49772139
批准年份:1997
负责人:李华梅
学科分类:D0713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