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全世界超过2500万人罹患此症。β淀粉样肽(Aβ)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经过Aβ生成途径由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水解产生的多肽,在AD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正常情况下APP通过非Aβ生成途径在α分泌酶的作用下阻止Aβ的产生,而病理情况下Aβ的异常产生和沉积是AD发病的重要环节。换锦花为石蒜属植物,民间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未见报道。申请者在前期实验中证实换锦花的活性部位SPe和SPu均能明显改善小鼠学习记忆,下调AD小鼠Aβ水平,分别表现出对β分泌酶的抑制和对α分泌酶的促进作用,且毒性极小。本研究将在等剂量条件下,以抑制AChE、Aβ、β分泌酶和促进α分泌酶活性为指标,进行换锦花抗AD活性化合物的分离及结构鉴定,并探讨活性化合物抗AD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可为将换锦花有效部位或成分开发成为抗AD创新药物奠定基础。
阿尔茨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疾病,全世界超过2500 万人罹患此症。我国现有1.3亿老年人,AD患者约有500 万之多。由于晚期AD 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并常伴有严重的精神、神经症状,不但严重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AD作为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是继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的第四位死因。因此,对AD的防治已引起医药学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AD进行的新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已成为中西医药学工作者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该项目对包括两种换锦花在内的5种不同产地和来源的石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AD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100余种石蒜科生物碱类成分,包括12种新的生物碱。对分离得到的生物碱进行了抗AD活性筛选和药理活性研究,首次发现多种具有神经保护活性和抗AD作用的生物碱类成分。项目还对所得到的60多种石蒜属生物碱类成分进行了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筛选研究,发现多种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其中二种生物碱的活性优于加兰他敏,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新疆软紫草提取物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抗小鼠原位肝癌的作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民族药忽地笑抗AD的活性成分及机制
LsMYBs转录因子调控换锦花红蓝复色花形成的分子机制
利用人源化AD线虫病理模型筛选两种甘松属植物中抗AD活性倍半萜类成分及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蚁花活性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