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次生林群落地下结构特征及关键驱动因素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870431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项文化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刘文胜,曾叶霖,陈亮,欧阳帅,吴惠俐,曾渭贤,徐传洪,尤玉玉,马佳妮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根系特征根系空间分布土壤养分细根生产量
结项摘要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re fundamental to understanding of community assembly, community dynamics and ecosystem functions in fores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for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aboveground compartment, such as species composition, density, frequency, dominanc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However, the underpinning mechanisms of community structure of belowground compartment in fores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ove- and belowground communities are still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will use DNA method to accurately identify tree species of fine-roots in three subtropical secondary forests at different restoration stages. To investigate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pattern (clumped, random and regular)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ggregation and segregation) of fine-roots, and to exa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elow- and aboveground structure of forest community, tree species,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e.g. richness, frequency and dominance), biomass and functional traits will be determined. The hypotheses of carbon supply and balance (i.e. size and biomass of aboveground conspecific trees, pathogenic fungal species and abundance), nutrient acquisition and utilization (i.e. soil nutrient heterogeneity, mycorrhizal types and colonization) will be used to reveal the mechanisms driving the belowground structure of forest communities. Our results could provide valuable scientific basi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improving the functions of subtropical forest ecosystems.

研究森林群落结构特征对于深入了解群落构建、群落动态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对森林群落地上树种组成、数量特征、空间分布及其调控机理已较为清晰。但森林群落的地下结构特征如何?与地上群落结构存在怎样的关系?其调控的机理是什么?这些问题仍不清晰。本项目利用DNA方法识别细根的树种归属,研究亚热带3种不同恢复阶段次生林群落地下细根的树种组成、数量特征(丰富度、频度、优势度)、生物量和功能性状特征,分析树种细根的水平(聚集、随机和均匀)和垂直(聚集和分离)空间分布格局,明确森林群落地下与地上结构的相关性。从“碳供应与平衡”(地上树种大小及生物量,病原菌种类及含量)、“养分获取与利用”(土壤养分及变化、菌根种类及侵染率)两个方面来揭示不同恢复阶段森林群落地下结构的驱动机理。研究结果为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研究森林群落结构特征对于深入了解群落构建、群落动态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对森林群落地上树种组成、数量特征、空间分布及其调控机理已较为清晰。但森林群落的地下结构特征及其调控机理尚不清晰。本项目利用DNA方法识别细根的树种归属,研究了亚热带3种不同恢复阶段次生林群落地下细根的树种组成、数量特征(丰富度、频度、优势度)、生物量和功能性状特征,明晰了亚热带森林树种多样性对细根生物量的调控机制,解析了选择效应(树种因素)和互补效应(空间分布、养分利用)对地下产量的作用,揭示了树种多样性与细根功能性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机制,为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1) 研究树种都倾向于在营养丰富的地区生长,对称生长可以解释地上树种多样性与细根生物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2) 细根年生产力和分布方式依赖于地上物种丰富度、林分密度和土壤磷的交互作用;(3) 物种丰富度是细根生物量的最佳预测指标,物种丰富度对根生物量的预测能力随林分密度而变化;(4) 比根长的功能分散指数和细根直径的群落加权平均值是决定细菌和真菌群落丰富度和组成的主要细根属性;(5) 落叶林土壤真菌群落主要受树种多样性及其凋落物量影响,而优势树种的宿主效应主导常绿林土壤真菌群落变化;(6) 细根的功能性状变异受物种进化的潜在影响。. 主要成果包括:① 确定了地下细根生物量的估算方法;② 明晰地下超产机理,地下超产受到多样性、林分密度、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③ 阐明了树种多样性、细根功能性状和非生物土壤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机制;④ 在学术交流、发表论文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完成了规定的指标,已发表8篇高质量SCI论文和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生3名,硕士生12名。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OI:10.13836/j.jjau.2020047
发表时间:2020
2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3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4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5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项文化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亚热带次生林可溶性有机碳迁移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批准号:31700636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欧阳帅
学科分类:C1613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基于功能特征构建次生林繁殖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

批准号:31270471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姜云垒
学科分类:C0305
资助金额:8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次生林雪/风干扰特征及对次生林更新演替影响

批准号:30671669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朱教君
学科分类:C1607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新疆奎屯河流域深层承压地下水中砷的释放过程及关键驱动因素

批准号:41761097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罗艳丽
学科分类:D0711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