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发病率高,转移是结肠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结肠癌转移发生新的机制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肿瘤自激注入理论认为:转移不仅是原发肿瘤不断播散的过程,发生转移的肿瘤细胞还能回到原发癌组织定植,并促进原发肿瘤生长。FSCN1是促肿瘤自激注入的关键分子,FSCN1高表达与结肠癌转移及自激注入密切相关。而FSCN1低表达能有效抑制肿瘤自激注入的发生。申请者前期研究表明AMPK激活在多种肿瘤转移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肠癌细胞AMPK活化能下调FSCN1表达,但具体分子机制不明。我们推测:AMPK激活后下游MRLC可能通过PKC双向调节机制等介导MRLC与FSCN1的表达,进而可能抑制肿瘤自激注入过程。本项目拟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RT-PCR和基因重组技术等研究活化AMPK通路下调结肠癌FSCN1表达的相关分子机制,为临床防治结肠癌转移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靶点。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调节细胞能量代谢平衡的蛋白激酶,最近的研究发现其具有促肿瘤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Fascin1(FSCN1)是细胞骨架蛋白,它的主要功能是与肌动蛋白结合,使细胞形成线状或片足的突起,增加细胞的运动功能。近来,关于FSCN1与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的推测得到大量研究证实。我们研究发现FSCN1在人结肠癌组织中过表达并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而通过siRNA沉默FSCN1基因的表达抑制了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在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中,活化AMPK抑制了下游mTORC1活化,诱导结肠癌自激注入关键分子FSCN1降解,从而抑制结肠癌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同时,我们的实验中致力于找到能调节AMPK活性的microRNA分子,并发现microRNA-451对AMPK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我们研究证实,在人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的microRNA-451抑制了AMPK的活化。而microRNA-451抑制剂(antagomiR-451)解除microRNA-451对LKB1-AMPK的抑制作用而激活AMPK。进一步研究发现,antagomiR-451具有和AMPK激动剂(p-ACC)类似的特性。在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中,antagomiR-451活化AMPK的同时,诱导上述促癌基因FSCN1降解,并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因此,antagomiR-451可能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由于microRNA-451在正常组织中表达很低,而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因此antagomiR-451可特异性活化结肠癌细胞内的AMPK信号通路,而靶向性的抑制结肠癌自激注入关键分子FSCN1的表达,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此研究为靶向激活AMPK抗结肠癌转移理论提供新的支持,为开发新型AMPK激活剂治疗结肠癌提供实验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IRE1-RACK1 axis orchestrates ER stress preconditioning-elicited cytoprotection from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liver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的调控分子在不同病生理 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吉祥草活性成分RCE-4与塞来昔布联合应用抗宫颈癌Ca Ski细胞增殖效果与机制研究
基于结构光视觉引导的工业机器人定位系统
靶向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诱导结肠癌相关多个关键促癌基因降解的实验机制研究
RACK1表达下调/缺失在结肠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新型小分子AMPK激活剂Hh-009抗结肠癌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
Raf激酶抑制蛋白表达下调/缺失促鼻咽癌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