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植物病理学的发展赋予水平抗性新涵义。通过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植物可启动防卫反应,增强自身的水平抗性。细菌鞭毛蛋白作为一类植物所识别的PAMP,其诱导的防卫反应在水平抗性育种中的应用潜力值得深入探讨。本研究将敲除水稻白叶枯菌(Xoo)和细菌性条斑菌(Xooc) 鞭毛蛋白基因,研究鞭毛对这两种细菌致病力的影响;从多种Xoo和Xooc菌株中克隆鞭毛蛋白基因,选择有代表性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分离纯化,或直接从细菌活体中分离鞭毛蛋白,测试其诱导水稻防卫反应的能力;另将构建拟南芥AtFLS2、水稻OsFLS2、以及两基因的区域置换表达载体,将其分别导入水稻与拟南芥fls2突变体中,测试转基因植株对鞭毛蛋白的识别能力,比较水稻与拟南芥感知鞭毛蛋白分子机理;最后,尝试用化学和病原菌诱导表达载体,在水稻中适时表达能诱导防卫反应的鞭毛蛋白,增强水稻的广谱抗病性,寻求水稻水平抗性育种新途径。
在双子叶植物拟南芥中,FLS2是细胞膜上受体类激酶蛋白,能感知病原细菌的鞭毛蛋白并激活植物本身的防卫反应,抵御细菌的侵染达到抗病的效果。但是,在单子叶禾本科作物水稻上有关受体类激酶OsFLS2与鞭毛蛋白互作的研究较少。水稻能否识别两种最重要的病原细菌,白叶枯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Xoo)和细菌性条斑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Xoc)的鞭毛蛋白而激活抗病反应,至今仍然未知。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水稻OsFLS2与其病原细菌鞭毛蛋白间相互作用的研究。首先,从15个Xoo和3个Xoc 菌株中克隆到鞭毛蛋白基因fliC,序列分析表明,Xoo和Xoc鞭毛蛋白氨基酸序列多态性低;随后,在大肠杆菌中离体表达并分离纯化Xoo、Xoc和水稻褐条病菌(Acidovorax avenae)的鞭毛蛋白。通过幼苗生长抑制、氧爆发实验以及PR基因表达分析,发现只有Aa的鞭毛蛋白能在拟南芥与水稻中诱导防卫反应而Xoo和Xoc的鞭毛蛋白没有诱导能力;第三,通过同源重组,敲除了Xoo与Xoc的鞭毛蛋白基因fliC与Xoc可能的糖基转移酶基因rbfC,分析了这些基因缺失体的致病相关表型与致病力。通过Western分析,确认RbfC参与鞭毛蛋白的糖基化,但其糖基化缺陷并不影响其游动性与致病力,而且鞭毛的丧失也不会影响Xoo和Xoc细菌的致病力;第四,构建了拟南芥AtFLS2与水稻OsFLS2的系列表达载体,分别导入水稻与拟南芥fls2突变体中,获得OsFLS2不同表达量的转基因株系。测试不同转基因植株对flg22的识别能力,发现OsFLS2对flg22的识别依赖于其表达量;最后,纯化了Xoo/Xoc鞭毛蛋白(不能被OsFLS2识别)与Aa鞭毛蛋白(能被OsFLS2识别)间区域置换(domain swapping)蛋白。检测了水稻与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对这些区域置换蛋白的识别能力,分析了水稻识别鞭毛蛋白的特异区域。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确定水稻OsFLS2能够识别Aa鞭毛蛋白但不能识别Xoo和Xoc鞭毛蛋白;虽然OsFLS2和AtFLS2一样都只特异性识别鞭毛蛋白的flg22区域,但它对flg22的亲和力比AtFLS2低。这些结果将为FLS2介导的抗性应用于水稻抗病育种提供有用的信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抑制植物防卫反应的效应因子的分离克隆和功能鉴定
解析水稻OsPAD4基因调控茉莉酸合成抗白叶枯菌的分子机制
水稻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的诱导抗性研究
水稻对白叶枯病抗性中防卫基因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