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摄食大豆异黄酮(SI)含量高的豆制品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更年期综合症及乳腺癌等发病率。SI在食物中以结合苷及游离苷原存在,其中大豆苷经结肠微生物代谢为雌马酚(Eq),动物实验发现,Eq占血循环中异黄酮的70%~90%。SI代谢为Eq与结肠微生物环境有关,大约1/3~1/2的人可将大豆苷代谢为雌马酚,经常吃大豆者雌马酚水平高。预实验发现,雌马酚水平高者,血清中HDL-C高。研究还发现,改变肠道的微生物状态有助于促使非Eq产生者转变为雌马酚产生者。本课题拟选取北京地区城乡健康成年男女200人,研究负荷SI(25mg/d)前后,通过膳食调查、收集24h尿液、粪便,采用HPLC、基因芯片技术确定雌马酚代谢表型,区分Eq产生者与非产者结肠微生物组成差别,确定雌马酚产生者特异的5种菌株,建立临床复合PCR检测雌马酚代谢表型方法,并为促使非雌马酚产生者转变奠定理论试验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大豆异黄酮及代谢产物S(-)雌马酚对不同雌马酚代谢表型高胆固醇血症绝经期后妇女脂代谢影响机制研究
大豆甙元干预对不同雌马酚代谢表型高胆固醇血症人群防治效应研究
雌马酚代谢表型对大豆甙元改善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针刺调控肠道微生态-宿主代谢表型共变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