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感染中IL-22的多态性机制及纳米免疫电传感特性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17084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曾谷城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山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黄丹,陈莹,方丹云,田疆,罗雅艳,庞贤武,冯俊杰,晏辉钧
关键词:
纳米电传感IL22多态性结核
结项摘要

阐明结核中不同免疫成份的具体、准确的免疫学功能与作用机制是研发新的抗结核药物与疫苗以及结核诊断方法与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研究工作。我们的前期工作证实结核感染诱导产生的白介素-22(Interleukin-22, IL-22)阳性T细胞能在体内产生以后不用体外抗原重新刺激就可以探测到并且IL-22同时具有分泌型与细胞膜结合等多种型态。但是,结核诱导的IL-22出现多态性的分子机制以及IL-22在结核诊断中的作用仍未清楚。本项目将在前期发现的基础上,率先对结核诱导的编码IL-22的RNA的替代剪切以及不同型态的IL-22具体、准确的免疫调节与效应功能进行研究、分析。同时,我们也将构建基于IL-22的纳米免疫电传感系统并研究、分析IL-22的纳米免疫电传感特性及IL-22的纳米电传感直接信息化。本项目将为全面阐明IL-22在结核中的免疫反应与机制并为开发新的结核诊断方法与技术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结核病是全球面临的最为严峻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之一。阐明结核感染中的T细胞免疫功能及机制对开发新的结核疫苗及治疗、诊断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围绕着“结核感染中IL-22+CD4+T细胞亚群的免疫功能、IL-22的表达调控机理及其对结核诊断的意义”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工作,发现了人类结核感染过程中CD4+T 细胞表达IL-22受到T细胞表面抑制分子Tim-3等密切调控的免疫学新功能、新机制、新范例;阐述了结核感染中IL-22与IFN-γ相互调节的免疫学功能与机制;开发了一种新的人类结核病免疫诊断试剂盒并申报了发明专利。本项目研究结果为阐明人类结核病发病机理,开发结核新疫苗、治疗新技术、诊断新方法提供了基于IL-22的科学新见解。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3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4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5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0.05.013
发表时间:2020

曾谷城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1670879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结核及耐药结核感染中CD244的免疫功能与机制

批准号:31670879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曾谷城
学科分类:C0806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微流控传感器阵列的细胞免疫及结核感染同步检测芯片的研究

批准号:81472034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蒲晓允
学科分类:H2606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IL-22相关宿主免疫在皮肤暗色真菌感染中的作用研究

批准号:81872539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王晓雯
学科分类:H1203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CISH基因在人T淋巴细胞分化及抗结核感染中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批准号:81201263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孙琳
学科分类:H2201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