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醇诱导局灶性缺血脑区微循环重塑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073084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2.00
负责人:祝慧凤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西南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罗勇,万东,廖正步,陈立,张芬,薛莉君,冯彬彬,马强
关键词:
血管新生梓醇EPO/VEGF循环重塑机制局灶性永久性脑缺血
结项摘要

脑缺血区循环结构和功能重建是神经网络结构和功能重建的前提。血管新生是实现循环重建的有效途径。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具神经保护和促血管新生双重效应。脑缺血后EPO和VEGF的神经保护作用,为其循环重建赢得了时间。课题组研究表明地黄梓醇能通过BBB,促血管新生,上调EPO表达,是极具前景的神经血管修复药。本项目提出"梓醇可能诱导内源性促血管新生因子表达,调控其信号转导通路,促进缺血脑区循环重建"的假说,拟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多种神经行为评定方法验证梓醇药效,荧光双标、激光共聚焦技术观测梓醇促血管新生效应、电镜观测脑血管内皮超微结构,结合Ang-1组化染色和伊文斯兰血管通透性实验表征新生血管成熟度,用信号通路抑制剂、Western blot、EMSA技术,以EPO、EPOR、VEGF、KDR、STAT3、Ang-1为分子靶点探讨梓醇诱导缺血脑区循环重塑机制

项目摘要

3年来本项目负责人带领课题组研究人员(研究生为主)严格按照计划任务书要求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预定任务,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并寻找到了进一步研发梓醇的立足点和思路。项目通过实验初步证实了梓醇可以促进脑缺血大鼠新生血管生成的同时,减轻脑血管通透性和脑水肿,促进新生血管成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Ang1、Tie2表达上调有关。课题采用JAK/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初步证实了梓醇促进血管生成与该信号通路相关。同时发现地黄梓醇不仅治疗脑缺血,同时具有改善学习记忆的能力,能够增加神经血管重塑,保护和修复神经血管单元。.本项目研究工作以系列文章发表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共发表系列文章12篇,其中SCI收录4篇,中国药理学通报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8篇,在国内相关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本项目培养了硕士研究生5名,其中毕业3名,在读2名。同时为西南大学药学院中药学硕士点成功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庆市重点培育的硕士点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3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4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5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22

祝慧凤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81873034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地黄梓醇协控缺血脑区血管-神经新生偶联机制

批准号:81873034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祝慧凤
学科分类:H3209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皮层扩散性抑制信号的局灶性脑缺血研究

批准号:30800313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陈尚宾
学科分类:C0901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无创电磁高频振荡脑网络的难治性局灶性癫痫致痫区定位研究

批准号:81801280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任国平
学科分类:H0913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中医康复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系统评价及机制探讨

批准号:30672731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陈立典
学科分类:H3117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