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已积累了一系列宽频带地震台阵资料以及中国地震局开放了大量区域地震台网资料,结合全球大多数的地震主要集中在汤加及其周边区域,上述震中距的可选范围为用先驱波研究西南太平洋上地幔过渡带的结构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而西南太平洋澳大利亚及周边地区是研究上地幔过渡带厚度结构的一个理想场所,与中国大陆相类似,既有远离板块俯冲的地方,又有古老和现代大洋板块俯冲共存的地方。我们拟采用自相关函数叠加的方法提取先驱波震相,通过对比研究区域上地幔过渡带厚度的横向变化特征,探讨温度和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对上地幔间断面深度起伏异常的影响,以及影响间断面平衡深度的主导因素。
本项目主要利用近年来在华北和东北布设的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观测资料,开展了用SS先驱波震相约束上地幔410、520和660km界面起伏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全球一些典型区域下方上地幔过渡带厚度的深部构造信息。不同区域的直接对比研究为大尺度范围内探讨过渡带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特征提供了佐证。研究显示印度洋中脊(三支洋脊交汇处)下方S410S和S660S之间的相对到时差无明显异常,表明其过渡带厚度接近于全球平均模型。然而在印度洋中脊西侧的Ninetyeast火山和东侧的Reunion 热点地区观测到的到时差异常值明显不同,该迹象表明这两地区下方热物质起源的深度范围存在显著差异。以上结果与以往研究显示的印度洋中脊下方过渡带厚度明显减薄的结果有所不同。与全球平均值相比,美国西海岸滨临东太平洋下方观测到其S410S和S660S之间的相对到时差要小,这与以往类似研究推测的该区域过渡带厚度较薄的结果相吻合。同时该研究区可观测到明显的S520S反射波震相,且520km界面的埋深存在明显的横向变化特征。整体而言,南太平洋剖面东侧上地幔间断面的起伏特征与东太平洋相类似,但西南太平洋剖面西侧观测到相对到时差的正异常特征可能是海洋板块俯冲到过渡带内所致。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采用深度学习的铣刀磨损状态预测模型
瞬态波位移场计算方法在相控阵声场模拟中的实验验证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光动力疗法中的研究进展
云南地幔过渡带形态特征与地幔动力学研究
西南太平洋劳海盆地幔源区性质及俯冲组分对地幔源区的影响
青藏高原东缘岩石圈结构及上地幔过渡带速度间断面研究
华北地区地幔过渡带三维电性结构及动力学状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