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土壤污染状况令人堪忧,土壤中的重金属难于移动,修复难度大。电修复中的电流能破坏金属和土壤的结合,通过电渗流和电迁移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电修复过程中的土壤养分(包括微量元素等)的过度去除会影响到土壤生态功能的恢复,故此电修复需要适度进行。这样,既节约修复成本,又利于保持土壤生态功能的自我恢复能力;剩余重金属被"活化",即络合吸附态转化为游离态或溶解态,使其可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提高,从而既提高了对生物体毒性,又易于被用于生物修复的植物吸收;随之土壤中恢复的生物体能吸收富集被"活化"的重金属,较快地降低土壤污染,从而探索出土壤快速经济修复技术。修复过程中的污染物形态和价态的转化和修复程度的调控是否适度需要科学的评价方法。适度电修复过程的调控机制和建立在DNA水平上的分子生态学技术评价方法及其能否准确反映修复的程度,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如果本评价方法可行,其还可以用于土壤污染程度的评价。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高蓄积植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及其调控机理
污染区土壤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及其化学修复效果的评价研究
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芦竹适应机制研究
重金属污染原位钝化修复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机制及其调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