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砂体内薄夹层建筑结构控剩余油物模实验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172135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76.00
负责人:闫百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美玲,赵海波,聂春林,朱焕来,潘志超,彭丹丹
关键词:
薄夹层河道砂体建筑结构实验
结项摘要

项目研究内容和意义简介:在油气田开发中后期,大量的油气已被采出(40-60%),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油气资源未被采出。我国早期开发的主力油田,大部分已进入高或特高含水产量递减阶段,采收率相对较低,相当数量的剩余油以不同规模、不同形式、零散的分布于长期水驱后的储层。在这些储层中 ,河道砂体占了很大的比重(60%),其中的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控于其内部的薄夹层及其与开采方式的匹配关系。由于油田开发前期和中期未重视这种层内薄夹层的作用,致使目前对其控制剩余油机理还不清楚,精细研究该类型剩余油形成与分布机理,提高动用程度,是目前油气田开发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以研究夹层的建筑结构、分布面积、空间组合样式控非均值控渗流场为切入点,进行薄夹层控剩余油物模实验,研究其控制剩余油分布机理为老油田的持续开发提供科学的地质指导,是本次研究的目的,对于老油田的可持续发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摘要

我国早期开发的主力油田,大部分进入高或特高含水产量递减阶段,采收率相对较低,相当数量的剩余油以不同规模、不同形式、零散的分布于长期水驱后的储层。在这些储层中 ,河道砂体占了很大的比重(60%),其中的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控于其内部的薄夹层及其与开采方式的匹配关系。由于油田开发前期和中期未重视这种层内薄夹层的作用,致使目前对其控制剩余油机理还不清楚,精细研究该类型剩余油形成与分布机理,提高动用程度,是目前油气田开发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基于古代露头、现代沉积、地下单体背景下的储层建筑结构研究,建立了曲流点坝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薄夹层三维建筑结构模式;构建了曲流点坝及水下分流河道岩心地质模型,进行了水驱及聚合物驱模拟实验,解释了这两类储层内薄夹层控制型剩余油形成空间分布机理;提出了一套基于道砂体内薄夹层建筑结构的地质建模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曲流点坝建筑结构控剩余油数值模拟。上述技术成果为老油田的持续开发提供科学的地质指导,对于老油田的可持续发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具有很大的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DOI:10.7544/issn1000-1239.2018.20170425
发表时间:2018
2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DOI:
发表时间:2016
3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DOI:10.11951/j.issn.1005-0299.20200093
发表时间:2020
4

瞬态波位移场计算方法在相控阵声场模拟中的实验验证

瞬态波位移场计算方法在相控阵声场模拟中的实验验证

DOI:
发表时间:2020
5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DOI: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2105024
发表时间:2022

闫百泉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水平井河道砂体内部构型及对三次采油期剩余油形成机制研究

批准号:41272153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马世忠
学科分类:D0207
资助金额:7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密集取心井构型分析及砂体匹配模式控剩余油模拟

批准号:41772149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闫百泉
学科分类:D0207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砂泥互层地层断裂带结构特征对断层边部剩余油控制作用

批准号:41502136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刘宗堡
学科分类:D0207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NOMEX蜂窝夹层板受硬物撞击的动力响应和剩余强度预报

批准号:18800304
批准年份:1988
负责人:张涛
学科分类:A1202
资助金额:2.8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