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置和优化土壤异质性监控样点,以有限的人力物力投入,获取尽可能准确的土壤性状空间信息,始终是我国耕地调查、监控与实施精准管理的瓶颈问题。本研究以江汉平原典型区为对象,引入系统动力学、地统计学理论和现代数学方法,从土壤-环境-社会系统的角度分析土壤性状空间变异的多尺度结构、尺度效应及其形成机制,探讨各尺度空间结构的关系及套合方法;在深入研究土壤性状空间特征与形成要素之间、各尺度之间的交互响应过程的基础上,提炼土壤异质性监控样点的最优约束条件;借助CA和FNN模型,构建土壤异质性监控样点布局优化动态模拟模型,获取多尺度监控样点设置的优化方案,并校验模型的有效性和适普性。这对国内外土壤样点布设策略研究由定性比选向定量建模转变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对构建符合我国耕地特点的土壤异质化监控样点优化设置理论体系、提高各研究中土壤空间信息的代表性和可比性、促进我国土壤信息库的建立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江汉平原农田耕层土壤高光谱优化与有机质敏感波段响应机理研究
荒漠植物功能性状分异与土壤环境异质性之间的关系
考虑患者异质性的医疗服务质保策略设计与监控研究
应急疏散标识的作用范围及优化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