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野外考察,对我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及海南等华中、华南地区的环柄菇属真菌资源进行调查,记录生境、外部形态特征、拍照、收集分子材料并干燥标本;借阅国内各大真菌标本馆现有馆藏标本,实验室内观察该属真菌的显微结构特征如担孢子、盖表鳞片及褶缘囊状体结构及担孢子的化学反应特性,绘制显微结构图,并与欧美有关标本比较,澄清我国该属真菌分类中的混乱,认识该属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及资源状况,修正错误种名、描述新物种。并利用多基因片段及多种分析方法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该属真菌的系统演化关系,对形态分类处理进行比较分析和验证,尽可能真实反映该类群的系统演化关系。
本项目通过对我国湖南、湖北、、福建、广东、海南、山东、内蒙古、吉林和云南等部分地区进行野外考察,采集环柄菇属真菌标本;借阅国内外各大真菌标本馆馆藏标本,实验室内观察该属真菌的显微结构特征,绘制显微结构图。共研究约450余份环柄菇属真菌标本,初步鉴定为55个种,其中含13个新种、1个新组合种和6个我国的新记录种。并利用ITS、LSU、IGS、mtSSU等多基因片段及RAxML、Bayesian、MP等分析方法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环柄菇属下各组并非单系,通过对其系统亲缘关系的演化进行推断,我们认为距孢环柄菇组和环柄菇组可能是由卵孢环柄菇组的部分成员的孢子分别分化而来,而锐鳞环柄菇组则是由层盖环柄菇组盖表结构继续分化而来。每一形态特征的演化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可能通过多次演化完成。由于这种演化的多次性和连续性,目前还难以建立一个既符合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又能从形态上进行有效区分的属下分类系统。此外,对绿化白环蘑复合群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群可能包含至少7个系统发育学种,而这7个系统发育学种可能通过多歧进化形成。本项目圆满地完成了计划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原计划对环柄菇属Lepiota开展分类及分子系统学研究,实际增加了绿化白环蘑复合群的研究。原计划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4篇。迄今已发表9篇,包括5篇SCI收录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和1篇一般期刊论文,其余一些研究结果有的已整理成文正在审稿中,有的正在撰写中;此外培养研究生2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中国菌寄生属资源、分类及该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中国小菇属及相关属的分类与分子系统学研究
华南光柄菇属和小包脚菇属分类研究
中国环柄菇属有毒种类毒素基因多态性及毒素检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