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形铁电性液晶材料自1996年发现以来,其特殊的超分子手性结构和电光特性受世界研究者热切关注,虽然普遍认为此类液晶分子中心环角度越小,对电场响应越快,且随双折射率的提高而视角变宽,但由于其分子结构设计是随机的,缺乏理论依据,铁电性能与分子结构间的对应关系尚未阐明,现研究仅限于分子中心环角度为105 ~140 范围的结构。对此,本研究拟通过分子端基长度、侧链对称性、端基柔性和二级苯环间距等影响材料铁电性的因素模拟计算,确立∧形液晶材料铁电性与分子结构间的对应关系,并开展小角∧形铁电性液晶分子结构设计;制备一类中心环角度为60 的小角∧形铁电性液晶材料,考察其分子自组装行为和材料的电光性能,发展小角∧形液晶材料铁电性理论。该项目的实施将为大屏幕、低成本、快响应、广视角的轻薄型液晶显示器的研制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传统学说认为,当∧形液晶中心环角度处于105°到140°之间时,铁电性液晶相才会出现。中心环角度限制了大自发极化值、快响应铁电性液晶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本项目通过∧形液晶材料铁电性与分子结构间的本构关系研究,提出引入角度为60°的1,7-萘中心环、大柔性烷硫端基、卤素取代基(氟、氯)等设计思想,首次制备了基于60°中心环的六类小角∧形铁电性液晶材料,并对其自组装结构、铁电性能和电场响应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基于烷硫端基的小角∧形液晶、侧链卤素(氟、氯)取代小角∧形液晶均能形成铁电性六方柱状相(Colh),铁电相转变温度区间范围为55 ℃~140℃,基于烷硫端基长侧链小角∧形液晶能形成各向正交铁电近晶相(SmAPF),铁电相转变温度区间范围为195 ℃~250℃。上述材料表现大的自发极化值(>100 nC/cm2)和快的响应时间(微秒级)。系统研究了铁电性能与外界温度场的变化规律:Colh相和SmAPF相温域内,自发极化值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响应时间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同一温度条件下,尾链较短的分子表现出较大的自发极化值和较长的电场响应时间。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首次构建了小角∧形铁电性液晶材料Colh相、SmAPF相的电场响应模型,为将此类液晶材料应用于广视角、快响应的轻薄型液晶显示器提供了技术支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球状相液晶材料制备及其电光性能研究
近晶相液晶的化学与结构及其铁电性能的研究
含偶氮苯的香蕉形铁电液晶材料的合成与电光特性研究
高分子分散蓝相液晶/纳米粒子显示材料的制备与电光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