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东经118-119度北纬22.5-23.5度区间水深小于30m的台湾浅滩沙波群为研究对象,组织高频地波雷达流场观测和同步的水位/海面高度的周年观测,结合水下地形的光学和SAR卫星遥感观测和2个现场检验航次,实现台湾浅滩沙波群流场结构、阻力特征及形态特征的长序列和高密度监测,据此研究常态和灾害天气过程的浅海沙波群流场和阻力变化以及相关底床形态特征变化规律,捕捉浅海沙波群的减阻事件,分析台湾浅滩沙波群地貌动力过程的短尺度效应及其时域和谱域特征,为构筑考虑地貌动力过程时间和空间尺度效应的浅海沙波稳定性评价系统打好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台湾浅滩沙波群的地貌动力学均衡状态
辐射沙脊群典型潮道-沙脊过渡带短尺度沉积与地貌变化过程
海底动力地貌(沙波)演变机理及其对海底管线安全的影响
台湾浅滩上升流潮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