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梭是我国西北荒漠半荒漠地区珍贵的植物资源,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以梭梭为建群种形成的天然荒漠植被,是新疆荒漠平原地区物种多样性水平最高的群系,也是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天然生态屏障,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长期生长在荒漠逆境中,梭梭已进化出一种极具生物学意义的"夏休眠"特性来抵御极端逆境的危害,以保障种群的生存和繁衍。针对梭梭"夏休眠"特性分子基础缺乏了解的现状,本研究采用构建两个平行文库、测序、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分析和功能验证等方式:①揭示梭梭"夏休眠"特性的分子机制;②发掘出"夏休眠"关键调控基因;③从分子水平界定梭梭的"夏休眠"特性。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和理解梭梭"夏休眠"特性,为高效调控、改良和提高林木和作物的抗逆特性提供借鉴和指导;而且还可我国西北地区大规模梭梭林生态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梭梭是我国西北荒漠半荒漠地区珍贵的植物资源,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在高温、干旱等逆境胁迫下,梭梭进化出一种极具生物学意义的“夏休眠”特性来抵御极端逆境的危害,以保障种群的生存和繁衍。为揭示梭梭“夏休眠”的特性及分子机制,通过研究,在梭梭抗高温生理方面,进一步阐明了梭梭体内内源激素(叶片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含量、细胞生长素、赤霉素、脯氨酸、可溶性糖)以及叶绿素、含水率等与大气温度的关系,在高温胁迫下,梭梭同化枝含水量大致保持稳定,变化不大,而梭梭体内内源激素含量表现为有利于提高梭梭抗逆性,从而提升梭梭成活率。. 在梭梭“夏休眠”特性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构建了梭梭消减文库,将消减 cDNA 片段克隆入TA 载体,成功地构建了α和β样本间正反向消减 cDNA文库。 每个消减 cDNA 文库随机挑取克隆, 用Nested primer 1 和 Nested primer 2R 为引物进行PCR 鉴定后, 从正反向消减cDNA 文库中分别筛选到20 和 20个有效阳性克隆,插入片段长度主要分布于150–750bp 之间。挑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后。对所获序列利用DNAstar 软件进行剪切与拼接而得到不含载体序列的 EST。采用 NCBI (http://blast.ncbi.nlm.nih.gov/ Blast.cgi)的 nucleotide blast 在线序列比对工具,对所有EST 序列进行同源性检索分析。从两个文库中进行了测序,共挑去了40个单克隆进行测定,其中最短的 200 bp, 最长的 1012 bp。利用 NCBI 数据库进行 Blastx 比对, 去除低质量序列及重复序列后,共获得33条 EST 序列。其中 19 条功能已知,占全部 EST 的 57.5%;在Blastx 比对结果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并利用AmiGO 对 60 条 EST 进行功能注释和聚类分析,发现其中 60%参与能量代谢,27%参与植物应激反应调节,包括催化调节、蛋白转运、结构修饰、信号转导、转录调节、光合作用等,其余的涉及植物抗逆及衰老等多个方面有,涉及的基因有protein phosphatase type 2A regulator、tonoplastic monosaccharide transporter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梭梭繁育系统和花后生殖休眠对结实的影响
梭梭幼苗HaNACs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
沙葱萤叶甲成虫夏滞育分子机理的研究
马铃薯块茎休眠与发芽的分子机理及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