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病毒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虫媒病毒。不同血清型登革热病毒的二次感染会产生抗体依赖的感染增强作用,使得登革病毒疫苗研究存在巨大的困难,因此,寻找有效治疗登革病毒感染的药物被认为是一种更为有效的途径。但到目前为止,还缺少临床应用的抗登革病毒的药物。我们前期通过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筛选到一个对Vero细胞毒性低、对登革病毒等黄病毒具有特异性抑制作用的天然产物巴马丁,但有关其抗病毒作用机理还不清楚。本项目通过研究:1)巴马丁对登革热病毒NS3和非结构蛋白多肽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2)巴马丁对病毒复制子瞬时表达、持续表达和VLP复制的抑制作用;3)巴马丁耐药病毒株筛选及抗性位点分析和验证,阐明巴马丁抑制登革病毒的作用机理,为深入研究巴马丁作为治疗登革病毒感染的药物奠定基础,也为深入研究NS3蛋白在病毒复制和包装中的作用提供实验技术和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目前登革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如蚊、蜱等媒介叮咬敏感脊椎动物宿主而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但是临床上尚无有效的登革疫苗或抗病毒治疗药物。我们针对巴马丁抗登革-2型病毒的抑制作用及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我们在体外实验中证实巴马丁对登革-2型病毒丝氨酸蛋白酶酶活具有抑制作用,IC50为340 μM;但在细胞水平上巴马丁对酶活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借助登革病毒反向遗传系统,进行了巴马丁抗登革-2型病毒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巴马丁对登革活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12.5 μM,其抗病毒机理表现为它不影响登革病毒粒子的吸附与侵入宿主细胞、翻译、复制等阶段,但很可能影响感染性病毒颗粒的形成或释放。通过对巴马丁的药物修饰,我们确定巴马丁的母体结构赋予其抗登革病毒活性,而N2位的空间位阻效应会影响其抗病毒能力。此项研究为基于结构的抗病毒药物设计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进一步阐释巴马丁抗病毒机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马丁--侯状态方程向固相发展的研究
巴旦木脱青皮机理分析及实验研究
HAP超微粉对癌细胞抑制作用机理研究
野蛞蝓对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