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不同类型、不同演化程度的化石燃料、沉积物,开展热模拟实验。对样品和模拟产物中藿类进行碳同位素分析研究。获得22种藿烷、藿烯、藿酸在种样品中的碳同位素比值;发现里白烯有(13)C亏损,证实其来自兰细菌,指出藿类先质具有多源性;发现不同类型化石燃料中,藿类碳同位素组成有显著差别,证实不同种类细菌有选择性地发育于不同的沉积环境;查明C31R型藿烷的成因,表明化石燃料中藿类既来自细菌的参与,也来自细菌对沉积有机质的改造;发现浅层生物降解原油中发育的细菌具有特殊的藿类碳同位素比值,可应用于判识生物降解原油。这些结果为藿类碳源、生物先质、沉积环境及化石燃料的细菌成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藿类生物标志物的早期成岩演化与化石燃料的成因
蒙古高原表土中有机质单烃碳同位素组成的环境转换函数研究
液态石油烃(含轻烃)及生物标记化合物分子的碳同位素
典型盆地内富含重排藿烷的烃源岩和原油热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