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寄生在适宜的终宿主(大鼠)体内,排出体外的第一期幼虫在软体动物发育成第三期幼虫(感染期幼虫)。而在其非正常宿主小鼠和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是以五期幼虫的形式寄生。本项目拟通过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分别对广州管圆线虫三期幼虫(感染期幼虫)、正常宿主(大鼠)内成虫以及非正常宿主(人、小鼠)体内存在的五期幼虫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了解广州管圆线虫的生长、发育特点,初步探讨其发育机理,从蛋白质分子水平上研究差异蛋白对虫体发育的调控,了解广州管圆线虫的组织、器官形成中细胞分化的分子基础及生物生长、发育的机制,为发育生物学各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可靠的实验依据。再者,通过对不同宿主体内存在的广州管圆线虫同一生长阶段(五期幼虫)进行蛋白质组学比较,初步阐明虫体与宿主调控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广州管圆线虫在不同宿主体内的发育情况不同的原因,并可能将其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平台阐明寄生虫的发育差异理论。
广州管圆线虫需要通过更换宿主来完成其生活史。然而我们缺乏不同发育阶段的差异蛋白的变化的研究数据以及它们在广州管圆线虫生存和侵袭过程中的意义。我们的目标在于通过研究A.cantonensis生长发育过程中蛋白变化特点寻求其可能发育机理。本课题提取和纯化各个发育阶段的可溶性蛋白质(雌成虫FA,雄成虫MA,雌性五期童虫FL5,雄性五期童虫ML5和三期幼虫L3),通过pH值4-7的胶条进行二维差异凝胶电泳(2D-DIGE),并用DeCyder 7.0软件进行凝胶图像分析。结果发现183个差异蛋白质点(P < 0.05;AR > 2.0);在成虫和L5的共同点与L3比对过程中,89个蛋白点在成虫和L5阶段均出现上调,13个蛋白点在L3阶段出现上调。五个共同蛋白点在FL5和ML5与其相同性别成虫比对中均出现上调。在性别差异比对中, 与FA相比,MA出现12个点上调,7个点下调;与ML5相比,蛋白点1044,1076,1210在FL5出现上调,与FL5相比,点717,730,1496在ML5出现上调。蛋白点1496在MA和ML5与其相同发育时期相对性别比对时均出现增加。接着,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68个差异蛋白点进行鉴定,37个蛋白点的肽段在与数据库比对中获得较高的可靠性评分(> 95%)。分析结果显示,28点是细胞骨架相关蛋白和功能蛋白,如副肌球蛋白,热休克蛋白和转化域相关蛋白(TRRAP-1),其范围从参与结构组成,到参与代谢、免疫和转录调控过程。有9个蛋白点为未知蛋白质。接着,我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两个差异蛋白点进行转录水平的扩增获得与DIGE一致的实验验证。本研究所揭示的不同时期差异表达蛋白质可用于比较分析广州管圆线虫不同发育阶段中的差异蛋白质表达情况和拣选涉及的宿主和寄生虫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可为广州管圆线虫引起的嗜酸性脑膜炎的诊断分析和治疗靶标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候选蛋白。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F_q上一类周期为2p~2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广州管圆线虫侵入机制研究
广州管圆线虫趋向性移行机制研究
趋化因子CCL8在广州管圆线虫-宿主适应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小胶质细胞在广州管圆线虫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