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尖线虫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体,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异尖线虫的分子鉴定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对该类线虫的流行病学和进化生物学的研究以及对异尖线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采集我国不同海域的鱼类寄生线虫,在光镜下鉴定出异尖属的幼虫,通过PCR-RFLP分析结合序列比较对幼虫进行分子鉴定,从而确定我国异尖属线虫的种类。对已鉴定的幼虫进行线粒体DNA片段扩增,通过DGGE分析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片段,并对多态性片段进行序列比对,进而对异尖线虫的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为异尖线虫的进化以及异尖线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防治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项目对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海域鱼类寄生异尖属线虫进行了研究,黄海鱼类解剖94种(2230尾),从40种鱼类体内采集异尖属线虫1731条;渤海鱼类解剖9种(280尾),从5种鱼类体内采集异尖属线虫612条;东海鱼类解剖47种(820尾),从10种鱼类体内采集异尖属线虫926条;南海鱼类解剖413种(1717尾),从35种鱼类体内采集异尖属线虫237条。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各海域异尖属线虫进行了种类鉴定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我国海洋鱼类寄生异尖属线虫的分子鉴定.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序列分析,对我国各海域异尖属线虫的种类和分布特征有了明确的了解。东海、黄海和渤海鱼类异尖属线虫主要是派氏异尖线虫Anisakis pegrefii, 占总数的98%以上,为这些海域的优势种;东海和黄海还有少量的典型异尖线虫Anisakis typica,而渤海没有发现;此外在这些海域还发现两种重组基因型。南海鱼类寄生的异尖属线虫与我国其他海域有明显不同,其优势种为典型异尖线虫,另外还有少量的派氏异尖线虫,抹香鲸异尖线虫Anisakis physeteris和异尖线虫未定种Anisakis sp. CA-2012,其中异尖线虫未定种为我国首次记录。本项目研究查明了我国鱼类寄生异尖线虫的种类和分布,为异尖线虫病的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2)异尖线虫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根据分子鉴定结果,利用DGGE结合序列分析方法对东海、黄海和渤海的派氏异尖线虫和南海的典型异尖线虫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派氏异尖线虫和典型异尖线虫的变异主要是种群内的变异,种群间的变异很小,说明派氏异尖线虫和典型异尖线虫没有明显的种群分化。证明我国鱼类寄生的异尖线虫没有明显的宿主特异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中国笛鲷属鱼类的分子系统学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我国海鱼异尖线虫科幼虫感染调查研究
中国海洋鱼类寄生蛔目线虫DNA分类学与物种鉴定数据库的建立
中国海洋鱼类寄生旋尾目线虫分类学和DNA条形码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