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事故损害评估存在制度缺位、方法不一致等问题,导致事故损害评估的科学性较差、可信度不高,构建我国环境污染事故损害评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考察我国环境污染事故的成因、特点、分布和损害情况,分析我国环境污染事故损害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损害评价指标参数,建立不同环境介质条件下污染事故损害的估算原则和方法,并进一步构建评估指标与损害之间的关系模型;考察现有环境污染事故损害评估制度,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国环境污染事故损害特点的评估体系,并以松花江污染事件和大连"7.16"典型污染事故为典型案例,对评估体系进行实证研究。该研究将为建立我国环境污染事故评价标准提供理论支撑。
基于案例评估实践,以环境恢复和损害赔偿为主旨,构建在现有制度环境下的环境污染事故损害评估方法体系,对提高我国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置水平,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东北财经大学侯瑜研究员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140010)的资助下,以突发性污染事故为研究对象,分析考察了我国环境污染事故损害评估的范围,提出了针对我国水环境污染事故损害特点的评估指标体系和估算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了初步应用。.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一)系统考察了与环境污染事故损失相关的定义和分类;以82起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为样本,按事故发生地区、污染物类型、污染事故类型、健康损害程度等对我国环境污染事故现状进行了分类统计和剖析。.(二)系统考察了与环境污染事故损失评估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前提,归纳了环境污染事故损失评估的时空边界确定、受体识别、损失判定、指标体系构建与计量等方面的原则,初步形成了环境污染事故损失评估方法的逻辑框架。.(三)基于国内外案例剖析,以水污染为例,构建了包含经济活动、人体健康和生态三个方面的环境污染事故损害评估指标体系。.(四)分析不同评估方法的提出背景,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其适用性,针对污染损害的不同类别,建立了损失指标估算关系模型,提出了模型参数的获取途径和估算方法,讨论了估算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五)以松花江事件为例,对构建的环境污染事故损害评估方法体系进行了实证应用。.(六)考察了世界各国有关苯和硝基苯的水质基准和标准,指出我国苯类污染物水质基准和标准制定的差距,分析了不同污染物基准和标准可能对环境污染事故损失评估产生的影响。.(七)设计了不同市场结构下的最优排污费确定模型。项目主要形成以下结果:.(一)提出了环境污染事故损失评估的逻辑框架,构建了包含评估范围、评估指标体系、估算方法及原则等在内的我国环境污染事故损害评估方法体系。.(二)建立了损失指标估算模型。(三)方法的实证应用结果表明,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件的总经济损失为16亿元,远远高于实际责任赔偿额。.(四)项目研究期间,共完成专著1部,SCI论文1篇,EI检索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参与国际会议交流论文3篇。.项目研究成果为规范环境污染事故损害评估范围,推动我国环境污染事故损害评估制度与方法的完善,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技术路线。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多媒体网络舆情危机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国际比较视野下我国开放政府数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GIS支持下的突发性海洋污染事故生物资源损害评估研究
城市重大事故应急能力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研究
基于综合风险评估的隐性事故检测方法的研究
事故多发道路自动驾驶适驾性评估与改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