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物冶金技术是提高大线能量焊接用钢热影响区(HAZ)强度和韧性的关键技术,其核心是钢中高熔点超细夹杂物的形成与控制。在现有高强度钢合金成分优化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冶金学原理,通过对钢液-炉渣-夹杂物体系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确定含Ca、Mg高熔点超细夹杂物在钢液中的最佳成分和生成条件,精炼、连铸、凝固过程夹杂物粒子的形核、长大、析出及弥散分布规律,外场(电场、磁场等)作用下钢中的夹杂物行为及凝固前沿的行为特征,轧制再结晶过程的形态、取向和分布变化,大线能量焊接时夹杂物抑制HAZ晶粒长大和诱导晶内铁素体相变的作用。掌握高热稳定性超细夹杂物在钢中的生成与控制方法,形成生产大线能量焊接用高强度中厚板材的氧化物冶金工艺基础。
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及大线能量焊接技术的不断应用,用户对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的同时保证能够进行大线能量焊接。在大线能量焊接条件下,钢板的焊接热影响区(HAZ)出现晶粒粗化、性能恶化、易产生焊接裂纹等问题,HAZ的韧性成为制约钢板大线能量焊接的关键因素。氧化物冶金技术利用钢中细小的夹杂物颗粒,促进晶内针状铁素体的形核,细化晶粒,改善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是目前有效提高钢板焊接热影响区韧性的关键技术。. 课题针对大线能量焊接用钢,利用氧化物冶金的思想,采用Ti、Ca、Al、Zr、Mg、B等合金元素进行复合脱氧,利用真空感应炉制备了实验钢。通过优化研究脱氧工艺对钢中夹杂物、析出相、钢的组织、力学性能及焊接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工业试验方案,开展了工业试验,并对工业试验钢的力学性能及焊接性能进行了研究。. 课题完成了项目预期的计划进度,开展了大量、翔实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不同脱氧工艺实验钢在不同线能量热模拟后具有不同的性能。采用Ti-Zr-Mg脱氧工艺的钢样,经过100 kJ/cm线能量热模拟焊接后,热影响区的低温冲击功大于100 J。. (2)Ti-Zr/Mg脱氧产物在大线能量焊接条件下,能起到钉扎和促进针状铁素体形成的作用,改善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提高低温韧性。. (3)工业试验制备的钢样,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焊接性能。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分别达到了605 MPa和465 MPa,经410 kJ/cm线能量模拟焊接后,低温冲击韧性达到50 J以上,满足国家标准中对钢母材冲击韧性的要求。. 该成果已推广到国内钢铁企业生产中,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项目已申请专利4项,发表论文62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超过30篇,培养博士2名,硕士10余名(已毕业9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倒装SRAM 型FPGA 单粒子效应防护设计验证
冲击电压下方形谐振环频率选择超材料蒙皮的沿面放电长度影响因素研究
钢中超细夹杂物形成与作用机理
亚快速凝固钢中超细复合夹杂物析出及对组织影响规律
钢中超细镁铝尖晶石夹杂物生成机理及氧化物冶金作用研究
高品质钢冶炼过程中多元复合夹杂物控制的热力学计算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