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缕草种子具有很强的休眠性,受种皮通透性和激素等的共同作用,遗传作用途径比较复杂。本研究以种子休眠程度不同的结缕草种质为亲本材料,通过杂交产生F1代、自交F2代以及回交BCF1代,形成种子休眠性状分离群体的无性繁殖系。将种皮通透性调控基因、脱落酸和赤霉素代谢与作用基因、磷酸戊糖途径中一些酶的编码基因作为遗传作用基因的重点,根据模式植物拟南芥菜和一年生禾谷类作物种子相关休眠基因的序列及其AFLP连锁标记设计探针,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DNA水平分析分离群体中种子休眠性相关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并通过亲本与后代基因型的测定和比较,了解结缕草种子休眠性状相关调控基因的遗传模式。这项工作的科学意义在于:(1)深入认识多年生牧草种子深休眠性的遗传作用机制;(2)为提高多年生牧草种子休眠性的遗传操纵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结缕草抗锈病遗传类型与基因分子标记研究
结缕草属(Zoysia Willd.)植物耐盐性遗传及分子标记研究
结缕草属(Zoysia spp.)植物抗寒性及相关分子标记研究
结缕草休眠性的QTL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