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TIC及其衍生物为受体的有机光伏电池载流子动力学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61805245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阚志鹏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唐骅,吕杰,胡玉梅,付杰浩
关键词:
器件稳定性效率衰退器件效率聚合物太阳电池体异质结
结项摘要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rganic solar cells based on non-fullerene small molecular electron acceptor reached more than 13%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indicating its prominent value for industrialization. However, the exciton and carrier dynamics of organic solar cells based on such new organic electron acceptor materials are not yet clear, affecting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materials. Here, we take the non-fullerene acceptor ITIC and its derivatives as an ex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terials structures, active layer morphology and the solar cells properties. Our result will show the recombination mechanism in the solar cells with non-fullerene acceptors, and the origin of the energy losses. By building a material structure - charge recombination mechanism - electrical properties model, we can guide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ly efficient non-fullerene acceptors. The results of this project on the carrier dynamics research in non-fullerene solar cell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reveal the energy loss mechanism of non-fullerene organic solar cells and enrich the design rules of non-fullerene small molecule electron acceptors.

近年来,基于非富勒烯小分子电子受体的有机光伏电池发展迅速,单节电池效率已提达13%,应用价值凸显。然而,基于此类新型受体材料的有机光伏电池激子及载流子动力学过程尚不明确,从而影响高性能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本项目以非富勒烯受体ITIC及其衍生物为例,根据光生载流子在产生后仅能被收集或复合的特性,利用光电信号调制光伏电池的电流、电压响应,深入研究其光伏器件的载流子动力学过程,并结合活性层微观结构的表征,系统揭示材料结构、活性层形貌与光伏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明晰以ITIC及其衍生物为受体的光伏电池载流子复合机制及能量损失根源,建立材料结构-载流子复合机制-电学性质的模型,指导设计开发高效非富勒烯受体。本项目对非富勒烯光伏电池载流子动力学的研究,对于深入揭示非富勒烯有机光伏电池的能量损失机制和丰富非富勒烯小分子电子受体的设计理论有重大现实意义。

项目摘要

有机太阳能电池成本低、重量轻、环境友好、能源回收期短、易于制备柔性和半透明器件,极具备商业化应用潜力,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在项目执行期间,共发表SCI学术论文1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受邀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并作邀请报告3次。代表性成果简述如下:1. 基于明星分子PM6:Y6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实现了15.7%的能量转换效率,推动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然而,由于从Y6被激发后,激子解离效率偏低,Y6到PM6的空穴转移不足限制了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为了进一步优化活性层相分离形貌,增强Y6相在能量转换方面的贡献,我们介绍了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添加剂诱导给受体混溶性调控策略,使得活性层获得了层级式形貌,实现了基于PM6:Y6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从15.7%到17.5%的提升。2. 提高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效率,器件工艺优化是有效途径之一。BTR-Cl小分子给体与Y6组合制备的光伏器件,填充因子仅有69%,比非富勒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因子低了约10%。因此,进一步提高填充因子,是提高此类全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有效手段。以此为目标,在BTR-Cl:Y6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富勒烯衍生物剂的方式实现了对给/受体混溶性的调控,从而优化活性层的相分离形貌,在维持载流子提取效率的同时,显著地减少双分子复合,进而填充因子大幅提高到79%,最终获得光电转换效率达15.34%的全小分子太阳能电池(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认证效率为14.7%)。进一步缩小了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在效率方面的差距。3. 通过混合界面层的方式,调整界面层功函数,使其与受体材料的LUMO能级匹配,从而减小传输电阻,抑制了载流子的陷阱诱导复合。同时,受体与界面层之间存在电荷传输,有效地提高了激子解离效率,最终在PM6:Y6体系取得了17.4%的光电转换效率。该聚合物/小分子的复合方式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界面层改性手段。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2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DOI:10.7544/issn1000-1239.2018.20170425
发表时间:2018
3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DOI:
发表时间:2016
4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DOI:10.16285/j.rsm.2019.1374
发表时间:2020
5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DOI:10.11951/j.issn.1005-0299.20200093
发表时间:2020

阚志鹏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有机光伏材料中的载流子量子动力学和光谱理论

批准号:21773191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赵仪
学科分类:B0301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电子给体与受体间氢键作用提高有机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及柔性有机光伏电池的基础研究

批准号:20774031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刘平
学科分类:B0906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面向有机光伏电池的富勒烯衍生物/金属界面电子结构研究

批准号:11504207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王鹏
学科分类:A2004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纳米晶组装体的调控及其有机光伏电池研究

批准号:51203110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李瑀
学科分类:E0310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