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拟用培养基法、孢子悬浮液法、无土盆栽法和田间直接实验的方法对西芹种子和萌芽状态的种子、叶片和叶柄、根际区物质(根际分泌物)、鲜根和腐根的提取物、挥发物以及干根物质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进行实验研究,探索西芹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有无化感作用及其强度的问题。从黄瓜枯萎病菌和黄瓜植株两方面的变化来搞清西芹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化感作用的机理。分离、提纯和鉴定化感物质的组分。该项目的研究对于揭示自然界中存在的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化学感应规律有重要意义,为未来利用这种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化学感应来预防和防治蔬菜的病虫害,生产和发展真正的无污染绿色食品蔬菜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提供重要的思路。同时该项目一旦研究成功,将可以开发植物生物抑菌剂或抑菌技术,形成新的产业化经济增长点,还可以对其他瓜类作物的同种病害的预防和防治有直接的借鉴作用,可能开辟出一个全新的领域。
根据国家基金项目(30960068)计划任务书,项目组通过2010-2012年3年的试验研究,圆满完成了该项目的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搞清楚了西芹鲜根及根际区物、腐根及腐根根际区物、干根、种子、叶片、活体挥发物及离体挥发物在培养基条件下和田间条件下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从西芹物质浸提液处理后黄瓜枯萎病菌本身的代谢变化以及黄瓜植株体内代谢变化等方面搞清楚了西芹物质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化感作用的机理;同时对西芹鲜根及根际区物浸提液进行了二次层析,并对二次层析物进行了GC-MS的物质鉴定,取得了重要的研究结果;对西芹各器官物质浸提的方法,浸提剂种类、浓度和比例,试验处理的时期、方法,试验进行的条件等等方面均获得了可靠可信的结果,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取得的研究结果见“报告正文”。.三年来,在该项目支撑下有5名博士生毕业,12名硕士生毕业。.该项目的研究为6位中青年教师得到了科研锻炼和学术提高,使教研室和学科的研究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使学科的整体研究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在研究过程中,先后参加国内学术会议8人次。在生态学杂志、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华北农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发表学术论文15篇,还有在植物病理学报、科技导报上确定待发表论文2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西芹提取物处理后黄瓜枯萎病菌弱毒菌株的筛选及其对黄瓜枯萎病诱导抗性的研究
黄瓜枯萎病菌FocRho1基因沉默诱导抗枯萎病机制解析
伴生小麦提高西瓜枯萎病抗性的化感作用机理
青蒜挥发物调控黄瓜霜霉病抗性的化感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