铟元素属稀散元素,是广西的特色资源,总储量占全国的1/3,它的硫属化合物依其组成元素、配比及样品形态等的不同显示出多样的光电半导体特性,已被应用于新型光电材料。该类化合物通常在高温、高压、惰性条件下合成的,而本课题旨在采用有机胺或配阳离子为结构导向剂,以金属铟粉或二元铟硫属化合物为原料,在溶剂热的体系中引入主族或过渡金属杂原子,获得含杂原子的多元铟硫属化合物。对获得多元铟硫属化合物的光电半导体性质、热稳定性及离子交换性质等进行研究,筛选出具有良好的光电半导体和离子交换等性质的功能材料。系统总结不同结构导向剂对多元铟硫属化合物结构的影响及产物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为寻求新型光电材料打下基础,而且可扩大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的深入利用。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金属铟粉或硫化铟为铟源、单质硫或碲为硫属源、其它主族金属原子为杂原子、配阳离子为结构导向剂,合成了系列多元碲化铟和铟锑硫化合物,研究了相关化合物的热稳定性、荧光、光催化、半导体等。首次合成了多元配阳离子型的铟锑硫化合物,成功地把三元铟锑硫属阴离子和配阳离子共价键合;此外,还拓展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如多元锗硫属化合物、锡硫属化合物、砷硫属化合物、锑硫化合物及锗锑硫属化合物,发现了软硫属阴离子和硬稀土金属离子共价结合,构建了系列稀土配阳离子型的主族金属硫属化合物,并首次发现简单质子化锗硫四面体和硬稀土金属离子结合成一维链状稀土金属锗硫属化合物,对这些化合物的荧光、半导体、热重等进行了研究。该课题的研究不仅对合成化学、固体化学、材料化学及配位化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为为寻求新型光电材料打下基础。. 本项目的预期成果是‘三年内将在SCI 收录和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较高质量的研究论文10-12 篇, 其中SCI 影响3.0 以上的1-2 篇’。项目运行期间共发表31篇,其中影响因子3.0以上的有14篇,申请专利2项。总之,已完成预期成果的各项指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新型稀土-主族金属硫属化合物的溶剂热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新型稀土-主族金属硫属簇合物的溶剂热合成及性能研究
具有光电特性的有机-无机杂化多元镓铟硫属化合物的研究
多元金属硫属化合物的配位模板法合成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