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氮类合成色素因其色泽鲜艳,着色力强,价格便宜且容易大规模生产而广泛用于食品加工。这类色素在体内的代谢产物芳香胺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会引发癌症,各国对此类色素严格都做了添加限量的严格规定,甚至禁止某些偶氮类色素用作食品添加剂。即便如此,仍有不法商贩违法滥用。为了更加快速、有效、便捷地监督此类违法行为,本项目拟根据每种偶氮类合成色素的结构特点进行结构改造和修饰,合成出完全免疫原,制备高质量的抗体,通过优化各项检测参数建立免疫检测方法,并将优化后的分析检测方法应用到实际食品的筛选体系,完成食品筛选的现场定性和定量分析。本项目的成功研发,一方面可以用来快速完成食品监督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从基础研究角度而言也将突破偶氮类色素抗体制备的难题。
为便于快速、便捷的监督偶氮类合成色素在食品产品中的非法添加,确保消费者安全,本项目以常用偶氮类合成色素酸性橙II,苏丹红,日落黄和胭脂红为目标分析物,根据每种色素的结构特点进行改造和修饰,合成出完全免疫原,每种色素已获得了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抗体产品,研制出各色素的快速免疫检测核心技术。对酸性橙II,苏丹红,日落黄和胭脂红的检测范围分别为0.05-10 ng.mL-1,0.01 ng/mL-10 ng/mL,0.5-13.5 ng.mL-1和1 ng/mL-10000 ng/mL,可测定辣椒酱,辣椒油,卤肉,饮料中的添加。对常用的非偶氮类色素(赤藓红)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也同样得到了性质优良的检测关键试剂,检测范围5.0 ng/mL -300 ng/mL,食品体系包括健康饮料,预调酒和葡萄汁。本项目研发出的关键抗体试剂和优化的免疫分析方法可用于快速完成食品监督管理工作,从基础研究角度也突破了偶氮类色素抗体制备的难题,相关色素抗体工作在国际上鲜有报道。.本项目共申请了2项中国国家发明专利,发表SCI研究论文(以标注为计算依据)十余篇,培养了4名与课题密切相关的硕士毕业生。本项目超额完成了项目任务书中预计的成果指标,下一步设想是利用所得的抗体产品探索新型的免疫分析方法,如电化学分析,荧光偏振免疫分析,金标免疫分析等,在方法学灵敏度、便捷性和新颖性方面做更多探索性尝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食品废水中典型偶氮类色素和致病菌的光催化去除研究
食品风险残留物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动物源食品中同化激素多残留快速、痕量检测方法研究
食品中呕吐毒素的免疫检测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