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对造纸废液中的木质素或木质素磺酸盐,以丙烯酸进行接枝改性,接枝效率低,产物应用于化学固沙,具有较好的固沙效果;针对木质素接枝共聚反应尚未确定接枝点位置,主干链转移机理不明确的科学问题,本项目拟采用二类引发剂:已有引发剂如H2O2/FeCl2等;合成芳基膦类等含P原子新配体,制备系列过渡金属Cu、Ag等的络合物引发剂;选择烯类单体如丙烯酰胺等,开展木质素的接枝共聚反应研究,筛选最佳溶剂,优化反应条件;采用透析法、分级沉淀、和抽提方法分离接枝共聚产物;采用物理化学表征手段,如固体13C-NMR CP/MAS和电子自旋共振吸收光谱(ESR)等,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或粘度法,测试接枝共聚物的分子量和分布;考察产物的亲水性、热性能、固沙效果等,在产物结构与功能材料性能之间建立关系;采用14C标记的自由基,结合表征获得的结构信息,确定接枝点位置,提出主干链转移机理。
木质素是复杂的三维网状高分子,没有固定组成,通过接枝共聚改性可以合成功能材料。过去五十年里,木质素接枝共聚大多通过自由基聚合,由辐照或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在脱碱木质素与苯乙烯(St)的接枝共聚反应中,我们尝试已有CaCl2-H2O2引发剂,发现没有效果;在脱碱木质素与苯乙烯的接枝共聚反应中首次成功建立FeCl2-H2O2引发体系,考察温度、时间、单体浓度以及催化剂用量对收率(Y)、单体转化率(TC)、接枝效率(GE)以及木质素接枝度(DG)的影响,最优条件:[St] = 20.00 mmol, [H2O2] = 5.00 mmol, [FeCl2] = 0.10 mmol, T = 30 oC,t = 48 h,最好的Y, TC, GE 和DG 分别为 96.6%, 96.3%, 59.5% 和 53.7%。采用傅里叶红外变换(FT-IR)分析产物的结构信息,差热分析仪(DSC)测定两个玻璃态转化温度,高于木质素的,而低于聚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近年被应用于木质素接枝共聚反应研究,其中使用CuX/胺 (X = Cl,Br,I)配合物对空气和水敏感,操作复杂,而且CuX有一定毒性,一种新的原位形成自由基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AGET ATRP)最近被引入均聚和嵌段共聚。我们采用FeCl3·6H2O、PPh3为配体,维生素C为还原剂,首次通过AGET ATRP高效和环境友好的合成木质素与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接枝共聚物L-g-PS和L-g-PMMA,通过FT-IR和核磁共振(NMR)对接枝共聚物结构进行确认,对L-g-PS和L-g-PMMA进行DSC、热重分析(TGA)和扫描电镜(SEM)表征,DSC结果表明两种接枝共聚物出现两个不同的玻璃态转化温度,且都高于木质素本身的,TGA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都有明显提高,SEM结果证实表面形貌改变,凝胶渗透色谱分析得到分子量分布指数(PDI)分别为1.11和1.06,在反应条件与产物结构表征数据之间建立联系,提出该AGET ATRP的可能机理。.分别以甘露醇,酒石酸,反式-1, 2-环己二醇为原料,合成系列新型亚磷酸酯配体,制备铜、钯、和铑络合物,正在尝试替代FeCl3·6H2O/PPh3应用于木质素与官能化烯烃的AGET ATRP反应研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木素纤维素的酯醚化和接枝共聚反应
天然高分子接枝共聚反应中自由基发光机理的研究
烯烃共聚物与烯类单体接枝共聚反应及结构性能研究
木质素分子结构可控修饰及其ATRP接枝共聚物构效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