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流和底流是形成深水沉积的最重要的两种作用,对二者交互作用的过程和剥蚀沉积响应的研究是当前国际沉积学研究的前缘和薄弱环节。拟用多波束资料精细描述台湾浅滩陆坡的海底地形地貌,结合地震相分析识别出台西南海底扇,刻画其沉积相的时空展布,确定出不同类型重力流沉积和底流沉积发育区及二者交互作用沉积的发育区,并有针对性地采集一批柱状样,通过对其进行碳同位素等精细定年对比、沉积构造结构观察和粒度及化学元素分析,确定主要的重力流沉积、底流沉积及二者交互作用沉积的宏观及微观相标志。分析各种沉积作用的形成条件和控制因素,即其与海平面、古气候,构造、地貌以及物源供给条件特征和演化的相互关系。最终建立以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为特色的海底扇模式,重点揭示中上陆坡区的重力滑动滑塌与等深流的交互作用;海底峡谷中的碎屑流-浊流与内潮汐底流的交互作用和下陆坡浊流与内波底流的交互作用;建立相应的沙体分布模式。
重力流和底流交互作用是深水陆缘上(如台湾西南陆坡)一种重要的沉积作用机制,只有当重力流(浊流)和底流两者能量相当且时空上同时存在时才可能出现真正的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深水单向迁移峡谷水道可以定义为发育单向迁移水道轨迹(如白云深水区的单向迁移水道)或与底流沉积体相伴生(如台湾峡谷)的深水水道,在这类水道内(1)深水水道内存在活跃的重力流(浊流)作用机制;(2)发育单向迁移水道轨迹或与底流沉积体相伴生表明深水单向迁移峡谷水道在发育过程中受到了底流的持续作用。因此,在深水单向迁移峡谷水道内总能够出现与流能量相当的浊流,是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的有利场所。在深水单向迁移峡谷水道内经由浊流搬运而来的沉积物受到持续稳定的底流的淘洗、分选和改造,从而形成储集性能优越的非浊积砂。这类砂体由于受到了重力流(浊流)和底流的共同作用,其往往不具有浊积岩的相标志和识别特征。本研究证实了深水陆坡上存在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机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深水沉积作用机制;从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的角度揭示了底流改造砂的成因和形成过程,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深水非浊积储层。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深水重力流流态转化研究——以白云凹陷第四纪陆坡为例
深水陆坡区碎屑流对海底管道潜在冲击影响的定量研究-以荔湾3-1气田为例
台湾浅滩上升流潮机制研究
台湾浅滩内潮与上升流区的统计学和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