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是肿瘤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放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造成损伤。近年来有关大豆异黄酮减轻辐射损伤生物活性的研究受到关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能一定程度地减轻辐射所造成的肝细胞DNA损伤,其效应与大豆异黄酮浓度有关;同时还发现,大豆异黄酮能够提高受辐射小鼠肝细胞GRP78蛋白的表达。GRP78是内质网应激中的关键分子,上调后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但其在大豆异黄酮抗辐射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不明。本项目拟进一步通过细胞实验,以大豆异黄酮主要活性物质Genistein为受试物,深入研究Genistein上调GRP78表达的信号传导途径及GRP78在DNA切除修复中的作用,阐明Genistein减轻DNA辐射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不仅能够在理论上丰富Genistein的生物学效应及分子机制,也为临床上将Genistein作为辐射防护剂提供理论支持。
本项目以金雀异黄素Genistein 为主要受试物,研究其对人肝细胞L-02 DNA辐射损伤的保护效果及其分子机制,结果如下:.(1)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等方法,观察不同浓度(1,5,10,20μM)Genistein在细胞辐照处理后24h、48h及72h对增殖率、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对DNA辐射损伤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与单纯辐照组(R组)相比,低浓度Genistein(1μM,5μM)能显著增加细胞增殖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并改变细胞周期进程,增加G2/M期阻滞;但高浓度Genistein(20μM)却显著降低细胞增殖率,增加细胞凋亡率;8Gy X射线照射后24h,各组彗星发生率均小于1%,且组间彗星尾长无显著差异;照后48h,R组彗星发生率为24.2%,彗星尾长为283.6±22.3μM,与R组相比,各浓度Genistein处理组彗星发生率和彗星尾长均显著降低;照后72h,R组彗星发生率较48h显著下降,尾长显著缩短,1μM、5μM Genistein处理组彗星发生率和尾长仍显著低于R组,但10μM及20μM Genistein组彗星发生率显著升高,尾长显著增长。.(2)利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RP78, HERPUD1, HHR23A, HHR23B基因的表达水平;利用基因芯片筛选DNA损伤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结果表明,在mRNA和蛋白水平,低浓度Genistein (1, 5μM)可上调HERPUD1、HHR23A、HHR23B的表达;HERPUD1上调可促进ER应激中非正确折叠蛋白的降解;同时通过与HHR23A等作用参与DNA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芯片的结果显示,低浓度Genistein还通过上调HUS1及下调MPG 的表达,启动细胞DNA辐射损伤修复,并降低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3)构建靶向干扰HERPUD1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稳定转染L-02细胞,沉默HERPUD1蛋白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HERPUD1基因表达被干扰后,不同时间点受辐照L-02细胞增殖率降低,较显著降低G2/M期阻滞,且荧光染色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DNA辐射损伤明显增强。研究结果表明HERPUD1是Genistein发挥辐射防护作用的关键靶基因之一,且是启动DNA辐射损伤修复基因的上游基因。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An improved extraction method reveals varied DNA cont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hells of Pacific oysters
DNA storage: research landscape and future prospects
污染土壤高压旋喷修复药剂迁移透明土试验及数值模拟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e infertility associated with sperm DNA fragmentation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及生态修复研究进展与展望
Genistein对iNOS基因表达影响及其与抑制胃癌作用关系研究
HBx基因对DNA修复酶表达的调控及其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
ERp29基因在辐射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哺乳动物细胞不同活性基因中DNA辐射损伤修复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