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度变迁的中国西部人口适度、能源消耗与生态承载的复合系统协调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71463033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34.00
负责人:谢波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肖远飞,孙章杰,肖琴,王志浩,刘政,李冬梅,杨光明,颜亚如,陈懿
关键词:
碳排放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
结项摘要

The study provides mathematical methods, empirical analysis and evolutionary economics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researches about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datory and inductive institution changes for the first time, it reviews these unsustainable questions which might have been threatened by the imbalance of composite system from population moder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and ecological capacity power in China Western. In details, it furthers the mechanization between subsystem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composite system. On the one hand, It also improve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classical Romer model about the sustainable optimal growth rate, estimates the CO2 shadow price which its model would include more factors than before and extends the STIRPAT model etc. And it suggest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by means of the composite system's result oriented. Then it expands the applications field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ll in all, it develops a positive academic effect. 0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provides new methods and ideas about China Western green development, population scale controlling,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from institution economics.

本研究依据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理分析、实证检验和演化经济学的方法,首次在强制性和诱致性两种制度因素变迁的视角下,对中国西部人口适度性、能源消耗强度与生态承载力的复合系统失衡而即将威胁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进一步阐明西部地区人口适度、能源消耗与生态承载三维复合系统中两两子系统之间内在关联的影响作用机理,提出复合系统结果导向型的协调机制建议。一方面,在研究上改进了经典Romer模型关于最优的可持续性增长率路径分析、估算了含有更多因素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以及延伸了STIRPAT模型的应用等,拓展了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具有积极的学术理论意义。另一方面,对于我国西部地区的绿色发展、人口规模调控、节能减排、生态环境治理和管理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提供了从制度变迁视角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项目摘要

中国西部在较高的经济增长要求和优良生态环境的高诉求背景下,局部地区仍面临着自身经济转型举步维艰、人力资本流失严重、能耗强度居高不下、污染排放占比仍升不降等局面,课题较细致地研究了基于制度变迁的西部人口适度、能源消耗与生态承载的系统协调机制。项目组广泛地考虑了制度变迁因素,例如财政分权、金融制度、刑事犯罪、环境规制等,主要研究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金融市场与碳排放、教育与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分布与能源消耗、劳动力成本与产业结构、区域低碳经济效率、制造业碳排放绩效、环境承载力等相关领域。运用了拓展的经典Romer模型,CES生产函数、STIRPAT模型、超效率SBM-VRS模型等,收集了宏观国家、地级数据和微观工业企业数据等,大多进行了非线性计量实证方法,如GMM方法、2SLS方法、TOBIT计量方法等,和部分ARCGIS软件的分析,取得或继续验证了一些重要的、值得关注的、较广泛性的结论:考察期间内,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西部整体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仍处在Kuznets倒U型左侧,拐点到来依然艰难;西部存在明显的“条件”Poter假说;西部地区人口增加和收入增加对环境压力增大的作用极大,远超过全国和云南地区的水平;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是西部地区提高制造业碳排放绩效的重要措施;西部地区90.91%的省市都处于低碳经济发展无效的状态;能源消耗将会拉大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延伸了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应用的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对于中国西部人口二次红利的发挥、节能减排、生态环境治理和管理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提供了较全面和多角度的方法和思路。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3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4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5

基于MODIS-NDVI数据的植被碳汇空间格局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基于MODIS-NDVI数据的植被碳汇空间格局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DOI:10.16089/j.cnki.1008-2786.000360
发表时间:2020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制度变迁中的信用信任与道德

批准号:70141012
批准年份:2001
负责人:洪亚敏
学科分类:G0304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2

金融制度变迁与企业期限错配

批准号:71472138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白云霞
学科分类:G0205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黔北山区人口资源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批准号:49161003
批准年份:1991
负责人:陈永孝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3.5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基于会计制度变迁的盈余稳健性测定与经济后果研究

批准号:70672095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戴德明
学科分类:G0205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