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阻中焦证是临床常见证候,前期研究发现,湿阻中焦证模型大鼠水通道蛋白AQP3、AQP4表达下降,血管加压素(AVP)水平升高,经平胃散治疗后,AQP3、AQP4表达升高,AVP水平降低,提示AQP3、AQP4与AQP2调节机制密切相关的AVP可能反映了平胃散的作用机制及湿阻中焦证的部分证本质。因中医证候多系统、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本课题拟以胃肠道已知的7个水通道蛋白亚型为切入点,以前期较成熟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为平台,以平胃散为反证,通过对胃肠道水通道蛋白的分布﹑定量、活性、定位,通过激素调节、泛素化调节,相关调控机制的系统研究,开展湿阻中焦证在水平衡方面的证本质研究。运用FQ-PCR法、Western Blot法、免疫印迹法、免疫荧光技术、放免法、酶联免疫法等先进手段,完善湿阻中焦证证本质研究,揭示平胃散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证候研究提供新思路。为中药复方水通道调节剂研究提供新思路。
湿阻中焦证是临床常见证候,多用平胃散祛湿健脾,水通道蛋白是维持体内水代谢平衡的分子学基础。通过对水通道蛋白生理和病理性分布、含量,以及相关转导因子分析研究,揭示其表达特点和水液代谢调节机制。. 胃肠水通道蛋白生理和病理性表达研究:检测了大鼠贲门、胃体、幽门和十二指肠、空肠、结肠、直肠AQP0、AQP1、AQP2、AQP3、AQP4、AQP5、AQP7、AQP8和AQP9。①表达增加:AQP1在胃贲门和空肠粘膜,AQP2在空肠组织、大肠粘膜及直肠组织,AQP3在胃贲门的粘膜、空肠组织及结肠粘膜,AQP4在贲门粘膜,AQP5在直肠粘膜,AQP7在贲门组织、空肠及直肠粘膜,AQP9在贲门组织表达增加;②表达减少:AQP1在贲门组织和胃体粘膜,AQP2在胃体粘膜和结肠组织,AQP5在胃体粘膜下组织,AQP7在胃体和空肠组织,AQP9在贲门粘膜、胃体组织及空肠组织表达减少。此外,AQP8表达不明显。. 平胃散干预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胃肠水通道蛋白的表达研究:①表达增强:AQP1在贲门组织、胃体及空肠粘膜;AQP2在胃体粘膜、结肠粘膜及直肠组织;AQP3在空肠;AQP5在直肠粘膜;AQP9在增强贲门粘膜和胃体组织表达增强;②表达抑制:AQP1在贲门粘膜,AQP2在结肠组织,AQP3在贲门和结肠粘膜,AQP4贲门粘膜表达抑制。. 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水液代谢调节机制的研究:①长时调节机制:造模后AQP0在结肠组织、AQP2在直肠组织、AQP3在空肠组织和粘膜,经平胃散干预后AQP0在空肠组织、AQP1在贲门组织和胃体粘膜、AQP2在直肠和空肠组织、AQP3在结肠和直肠组织、AQP9在胃体粘膜和组织含量皆上升;造模后AQP0在结肠组织、AQP1在贲门组织和胃体粘膜、AQP2在结肠组织、AQP3在空肠和结肠组织、AQP9在胃体粘膜和组织,经平胃散干预后AQP2在结肠组织、AQP3在结肠粘膜含量下降。②短时调节机制:AC-cAMP-PKA 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各因子如: AC、cAMP、PKA与湿阻中焦证胃中组织AVP、VIP变化趋势相同;PLC-IP3/DG-CaM/PKC 信号转导途径信号分子如:PLC、IP3、CaM、Ca2+与湿阻中焦证肠道相关激素AVP、VIP在血清中的含量降低,但自然恢复组呈下降趋势,故肠道的信号转导途径与胃基本一致。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平胃散对湿阻中焦证AQPs损伤致水平衡失调的修复机制研究
基于辛润理论和水通道蛋白的蚕沙“和胃化湿”机理研究
脾胃湿热证与水通道蛋白表达及胃肠微生态关系的研究
慢性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下丘脑、胃基因表达谱及逍遥散干预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