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喀斯特山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空间演进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468006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48.00
负责人:杜佳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贵州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春,魏定梅,刘建浩,陈惠君,李效梅,张雁,代富红,吴小静,王佳蕾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遗产保护空间演进传统村落
结项摘要

Over 73 percent of Guizhou Province is Karst topography. Ethnic minorities live together here because of its relatively closed geographic condition and its long history. Those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are full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are well known as Karst topography. They are also well recognized and have high cultural landscape values. The number of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in Guizhou has come out in fro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villages'. At present, rapid growth in those religions cause tough challenges about the traditional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This project is established i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combines with architecture, geography, ecology. We selected classic cases which are based on field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growth mode from historical perspective with theoretical research, example analysis, building system diagram, 3D Technology, GIS Technology, etc. We used the method of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sumed up the process of space evolution by means of the evolution of spatial morphology, space elements, space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we researched the driving factors and dynamic mechanism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Space Evolution. We put forward the planning strategy for protect the traditional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and provided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basi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贵州省超过73% 的面积为喀斯特地貌,众多峰林-洼地,河谷纵横,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使少数民族聚居于此,形成众多喀斯特地域特征突出,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极高的辨识性和景观价值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在已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中数量居全国前列。目前,该区域正经历急剧发展时期,村落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本项目立足于城乡规划学,结合建筑学、地理学、生态学多学科视野,选取典型案例,从历时性变迁的角度,运用制图法、3D技术及GIS技术等,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分析该地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空间要素、空间结构的特征及变迁,通过村落空间演进历程,探析其演进模式及规律,进一步研究空间演进的驱动因子和动力机制。基于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独立文化价值、生态环境以及集约用地的目标,提出尊重空间演进机制的规划对策建议,为强化地域特征的传统村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项目摘要

本项目立足于城乡规划学,结合建筑学、地理学、历史学多学科视野,选取典型案例,从历时性变迁的角度,运用质性研究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贵州喀斯特山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分布选址、空间形态、空间结构、民居建筑等的特征及变迁。通过样本村落空间演进历程,探析村落演进模式及规律,进一步探寻空间演进的影响要素。最后提出尊重空间演进机制的对策建议。.相关结论概括如下:贵州喀斯特山区传统乡村聚落总体分布与海拔及喀斯特局部地貌特征密切相关,同时又叠加了民族聚居区域特点;具体选址包括喀斯特盆地,谷地,洼地,山地半坡,溶洞;并总结了各类选址的空间序列特征及边界特征;空间结构特征则因各民族生活习俗生产方式等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民居形态特征则体现出干栏式和喀斯特石材广泛运用的共性。在空间形态的演变方面,明朝前,贵州喀斯特山区民族乡村聚落分布体现出明显的民族聚居板块;明清时期随着汉族移民大量进入,空间格局重组,形成大分散中有集中的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演变阶段划分为相对停滞期、缓慢演变期和快速演变期;演变模式包括衰退型;稳定更新型;快速扩张型;就地城镇化,并分析了各类特征。研究认为喀斯特自然地理条件、喀斯特山区生产方式、喀斯特地区社会政治环境、各民族自身特性及文化等因素对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不同方面演变产生影响。研究认为喀斯特地域传统乡村聚落形态过去的自组织核心是各民族自身文化和防御需求,同时很大程度受到喀斯特自然条件的影响;而近年来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演变主要受区域位置、集镇、县城的带动辐射、通村交通情况及具体交通线路形态的主导。旅游开发与各类规划建设行为作为一种外部力量的介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部分村庄的空间演进。.研究采集的数据及分析数据可为其它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研究成果对村落空间形态形成及演变内在规律的揭示对未来发展具有启示作用;为贵州喀斯特山区传统乡村聚落保护与规划建设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3

适用于带中段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的参数识别纵联保护新原理

适用于带中段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的参数识别纵联保护新原理

DOI:10.19783/j.cnki.pspc.200521
发表时间:2021
4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DOI:10.11896/jsjkx.201100031
发表时间:2021
5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DOI:10.13249/j.cnki.sgs.2020.08.003
发表时间:2020

杜佳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贵州喀斯特少数民族地区人地关系与区域开发

批准号:49261004
批准年份:1992
负责人:熊康宁
学科分类:D0105
资助金额:4.5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贵州喀斯特山区苔藓胞芽形态结构多样性及繁殖功能研究

批准号:31360035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王智慧
学科分类:C0207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贵州喀斯特山区梨需冷量及休眠生理分子基础研究

批准号:31560537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刘国琴
学科分类:C1501
资助金额:42.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生态脆弱地区自然村落空间演进特征与机制研究

批准号:40771057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王传胜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