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闽沿海是中国东部早白垩世和新生代岩浆活动剧烈的地区之一,前人对该地区出露的不同时代玄武岩及其中包体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现有资料表明,从早白垩世到新生代,玄武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从富集转变为亏损,但Pb同位素没有明显改变。这与华北克拉通晚中生代至新生代地幔性质的转变有相似也有不同之处。这种变化和不耦合反映了玄武岩地幔源区地球化学性质的变化,隐含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早白垩世是这一改变过程的关键时期,研究却较薄弱。本项目拟通过对该时期形成的玄武岩进行详细的Sr、Nd、Pb同位素和锆石O、Hf同位素研究,在锆石U-Pb准确定年的基础上,了解从早白垩世到新生代玄武岩地幔源区同位素特征随时间演化的规律,并与相邻地区及全球相似地区进行对比,判断浙闽沿海地区地幔源区地球化学性质改变的化学地球动力学机制,并解释Sr、Nd和Pb同位素行为脱耦的原因。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中国东部晚白垩世-新生代岩石圈地幔Pb同位素演化研究
河西地区早白垩世植物群演替及古环境变迁
豫西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及同期岩墙侵位机制对区域构造演化的制约
夏季主汛期浙闽赣地区暴雨形成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