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静脉早搏触发心房颤动(房颤)是目前对房颤电生理机制的主要认识,但无法解释房颤是如何维持的,房颤维持的基质近来受到重视。在窦性心律下通过频谱分析心房肌可分为颤动心肌和致密心肌,颤动心肌可能是房颤的基质,颤动心肌聚集的区域称为房颤"巢"。针对房颤巢的导管消融无论做为单一的消融策略还是与其它消融策略联合均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房颤巢的电生理和组织学特征尚不明确。本研究提出房颤巢存在连接蛋白重塑、心房纤维化、自主神经密度增加等组织学特征以及不应期短、低电压等电生理特点这一假设。通过快速心房起搏建立犬房颤模型,记录左房心外膜双极电图,根据频谱分析确定房颤巢和致密心肌。比较房颤巢和致密心肌的不应期、局部电压等电生理参数,以及连接蛋白、纤维化和自主神经密度等组织学特征的异同。从而揭示窦性心律下房颤巢的电生理和组织学基础,有利于更清晰的理解房颤维持的机制,并为针对房颤巢的导管消融提供理论依据。
背景与目的:心房颤动(房颤)维持的基质近来受到重视。在窦性心律下通过频谱分析心房肌可分为颤动心肌和致密心肌,颤动心肌可能是房颤的基质,颤动心肌聚集的区域称为房颤“巢”。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房颤巢的电生理特点和组织学特征。.方法:通过快速心房起搏建立犬房颤模型,记录心房心外膜双极电图,根据频谱分析确定房颤巢和致密心肌。比较房颤巢和致密心肌的电生理特点,以及组织学特征的异同。. 主要成果:(1)成功建立犬房颤模型 通过快速心房起搏6周,经S1S1、S1S2刺激模型犬均可诱发房颤;(2)确定了应用EP多道电生理仪进行FFT分析鉴别房颤巢的技术参数为高通200Hz,低通500Hz,采样512Hz,Hanning模式;(3)在窦性心律下经快速傅立叶转换分析成功确定房颤巢 6只犬共标测房颤巢11处;(4)发现房颤巢与邻近正常心肌相比具有低电压的电生理特点(1.86±0.88mv 比2.83±1.65mv,P=0.006),但是房颤巢有效不应期与邻近心肌相比无显著性差异(69±17ms比 71±19ms,P=0.679);(5)发现房颤巢较邻近心肌具有心房纤维化严重的组织学特征;(6)发现房颤巢处连接蛋白43的表达量显著减低。. 意义:迄今国内外尚无在建立房颤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探索房颤巢的电生理特点和组织学特征的研究发表。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证实房颤巢具有低电压的电生理特点和心肌纤维化、连接蛋白43表达量减少的组织学特征,提示房颤巢是房颤的重要基质,为揭示房颤的机制并指导房颤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心房颤动转子的电生理特征研究
肺静脉前庭电生理特性与组织学特性相关性研究
心室流出道的电生理特征和心电图U波成因的研究
冷冻球囊消融肺静脉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肌电生理和基质变化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