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将在编制2010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以及亚洲国际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力图通过如下两个视角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一是将中国放在全球经济的环境中,尤其是放在亚洲经济的格局中,探讨世界经济变化与亚洲经济变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二是以动态对比的方式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的轨迹、变化的原因以及未来变动的趋势。本研究主要通过投入产出技术,适当地配合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一方面,从国际投入产出表的视角,考察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中国在世界,尤其是在亚洲经济格局中地位的变化。另一方面,从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视角,考察中国区域经济的空间关联特征与地区发展问题,包括区域的差异与收敛、区域间的溢出与反馈效应、区域间的产业集聚与转移等相关问题。本研究采用关注国际、国内两级视角的研究方法,视野更加宽广,信息量更加丰富、结果也更为深刻,从而能为中国政府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开发政策提供更好的平台性服务。
通过收集中国1999、2002、2007年8地区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1985、1995、2005年亚洲10地区投入产出表(含美国)以及1996-2009年国际投入产出表(WIOD),本项目对中国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区域间的关联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项目主要包括了三大层面,十多个方面问题的研究。.第一层面,主要从中国区域的视角,考察中国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与区域发展的相关问题,包括:(1)中国沿海与内陆经济影响的溢出与反馈效应的动态变化;(2)中国8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与反馈效应;(3)基于市场潜能分析中国30个省区经济发展的溢出性影响;(4)中国CO2排放的因素分析;(5)中国8地区间的贸易隐含能与隐含CO2排放问题;(6)中国分地区的CO2排放责任以及不同责任视角下征收碳排放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二层面,主要是运用亚洲10国/地区(含美国)1985、1995、2005年的区域投入产出表,中、日2007年投入产出表以及WIOD投入产出数据库,对中国与日本、亚洲及全球的经济联系进行更广视野的分析,包括:(1)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关联以及中日经济发展的溢出与反馈效应(2)中国与东亚的贸易流转及与东亚经济的反馈回路;(3)基于价值链贸易考察中国与全球经济的关联特征。 .第三层面,运用数理模型的手段,从更一般经济理论角度探讨多地区经济系统的经济联系以及贸易变动机制,包括:(1)建立一般的三地区模型,考察本地市场效应,研究地区间贸易自由度的变化对地区产出份额的影响的动态机制;(2)基于一般的三地区模型,分析产业转移对不同地区带来的福利效应。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中国经济的空间结构与区域发展: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经济转型时期中国的区域间产业转移:观察、机制与政策
中国区域间产品内分工深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中国多区域经济空间关联的动态投入产出分析